《苯酚的性质》教学设计

来源:范文范 3.16W

苯酚的性质教学设计

《苯酚的性质》教学设计

主题名称

苯酚的性质教学设计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本人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卤代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乙醇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而苯酚与乙醇结构的不同点,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这样又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从苯酚的结构入手,对比与醇的性质,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进而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二、教学对象与特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了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同时通过乙醇的学习,已学会羟基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认识了羟基的化学性质。因此,学生在苯酚的学习时,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酚羟基的酸性相对强弱(与碳酸和碳酸氢根的比较)及苯酚的三溴取代还是具有一定困难;对显色反应缺少支持等。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的最佳策略应该是进行比对(苯、醇)分析、讨论猜想、实验探究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识别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能够准确描述苯酚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记住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化学性质差异;能书写酚羟基弱酸性的相关化学方程式;了解羟基对苯环的影响知道苯酚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过程与技术应用

教学环节

过程描述

技术工具及使用

引入】实验演示

将氯化铁溶液伪装成茶水,倒入三个“空杯”,液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可由这些特别的现象联想到什么?可以试着揭开背后的秘密吗?

【引导讨论】

【总结】和三价铁溶液引起紫色的物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苯酚

【拓展】什么是酚?

酚分子结构特点:

仔细观察,思考,进入情境。

讨论回答: 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血红色液体是硫氰化铁;茶水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紫色液体不知道!

分析特点,构建酚的定义

【展示】苯酚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引导】1、结构决定性质,大家仔细观察苯酚有哪些官能团?写出分子式,结构简式。

2、乙醇和苯酚都有羟基,从它们结构上的相似性的典型性质以及苯的性质能否推断出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播放视频,观察苯酚模型,认识苯酚的结构,预测苯酚的物理性质。巩固分析物质结构预测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展示】苯酚晶体

【板书】苯酚

一、物理性质

色、味、态:溶解度:毒性:

【探究】苯酚的溶解性

1、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

2、加热第一支试管。适时冷却

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乙醇。

问题:如果使用苯酚时,不慎沾到皮肤上,应该如何处理呢?

认识苯酚溶解性的特殊性,了解其主要的物理性质。

展示苯酚在生活中的用途

【投影】诺丁汉大学制备阿司匹林的视频资料

激发了学生实验现象的极大关注。

化学

性质

推测,苯酚是酸性还是碱性呢?

二、化学性质

1、苯酚有否酸性的探究

【投影】苯酚和乙醇的分子结构对比

【提问】列举结构决定性质

【展示】乙醇溶液、水、苯酚溶液分别与钠反应的视频

【投影】苯酚和乙醇的分子结构对比

调官能团对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实验直观体现两者差异,让学生产生思想冲击

【提出问题】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苯酚的酸性

【指导】是的,那你们分组动手实验下,再告诉我结果!

提醒同学们:实验中注意安全!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交流实验结果】

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二、化学性质

思考、讨论、交流

【交流】1.与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发生反应;2.用pH试纸验证;3.与加酚酞的碱液反应?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并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设计】

苯酚钠溶液和碳酸溶液反应。

【鼓励】让学生尝试吹气

【演示】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实验

现象:溶液由澄清变混浊

结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解释】1.吹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小,时间长

2.配制苯酚钠时碱过量,时间长

3.生成的苯酚浓度小,不呈现浊液【引导】

苯酚钠和碳酸反应生成苯酚,那么另一种产物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实验设计】

苯酚浊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反问】没有气泡,证明产物是二氧化碳吗?

【结论】生成碳酸氢钠。

【追问】苯酚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也就是二者不能共存,那么苯酚钠和碳酸反应的生成的产物可能是碳酸钠吗?应该是什么?

【交流】可以往苯酚钠中吹气。

实验,观察现象

结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强。

实验,观察现象,

领会了实际操作和理论设计间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的;

明白了实验更要严谨的科学态度。

【问题】

1、苯能与溴水反应吗?

2、可以通过比较什么来比较反应的难易程度?

3、比较苯和苯酚哪一种更容易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呢?

【板书】

2.取代反应

【提问】苯酚和苯都有苯环,为什么苯酚会表现出与苯不同的化学性质呢?

教师总结】

苯酚与溴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联系到前面学过的甲苯和硝酸的取代反应,苯酚在发生取代反应时,羟基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也较容易被取代。

【演示实验】

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

4、显色反应

鼓励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尊重事实。深入思考。

强调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重视结构的研究。通过比对的方法,知识迁移。

小结

【总结】强调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思想

投影苯酚的性质学习树状导图,巩固本节内容。

五、教学反思

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了过去在学科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师生互助等存在的问题。通过整合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变革。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投与多媒体的示融为一体,将苯酚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达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

1、这节课我把表演的舞台让给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动手实验、小组讨论都放手让学生们去完成,我只是充当了策划者、引导者、答疑者的角色。我希望通过课堂内外的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教学,也让我发现: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能够自己去表演;给学生一个问题,他们能够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方法,他们能够自己去运用。

2、在设计苯酚溶液和溴水反应的实验前,我参考了几种版本的教材,其中鲁科版是设计将苯酚稀溶液滴加到溴水中,现象更快,更环保;但我仍然选择了苏教版的方式,虽然过程稍长,但可更直观地发现三溴苯酚溶于有机溶剂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何除去苯中的苯酚不可以加浓溴水然后过滤的问题,而这也是本堂课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之一。

3、设计往苯酚钠溶液中吹入CO2的实验如果失败了,极有可能是因为苯酚钠溶液浓度不够导致看不到生成的苯酚浊液;经过我多次尝试,发现最易控制的操作是往约3mL带有少量不溶苯酚的苯酚浊液中加入几滴约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苯酚钠;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反应溶液能否有个具体的浓度范围以供参考,来增大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实验带来的快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