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听后感(精品多篇)

来源:范文范 2.57W

《梁祝》听后感(精品多篇)

梁祝听后感 篇一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听着《梁祝》,一部传世佳作,似乎没有语言可以形容。平静的思绪在音乐的自然催化下更加迷茫。突然,清脆的“砰”的一声把我的思绪和音乐紧紧联系在一起。可能是因为这个音乐听多了。潜意识里,我不禁感到一丝淡淡的悲伤。然而音乐呈现的整体画面是愉悦的。这自然让我想起了春天的三月,白鸟轻盈地飞翔,两个陌生人在这个美丽的世界相遇。

随着音乐的继续,我的思想也跟着紧跟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度假胜地。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互相交谈。这一刻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此时,一场劫数的到来,似乎预示着这段爱情的悲哀与痛苦。(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也许是因为这个话题的评论太多了。)有聚就有散。以小提琴为代表的祝英台和以大提琴为代表的梁山伯相互回应,仿佛在诉说彼此的友谊和悲伤。这时候很明显悲剧就要上演了。如管弦乐的浪潮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丰富、低沉、恐怖的音乐仿佛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阻挠,迫使一个柔弱的女子放弃了自己美好的追求,顺从了父母的意愿。此时,以小提琴为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战斗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到音乐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逐渐平息。《楼台会》在音乐中缓慢播放。小提琴和小提琴就像诉说着彼此的友情,听着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一种伤感的感觉。突然,音乐飞驰而去,仿佛在告诉我们的听众,梁山伯因过度悲伤而带着遗憾在绝望中死去。也许祝英台也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也许祝英台知道前方会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局,她遵从了父母的意愿。在结婚的路上,她在梁山伯的墓前停下来哭泣。我听到祝英台在小提琴低沉而遥远的音乐中悲伤而痛苦的哭泣;看到了陵墓周围深邃而荒诞的一幕。我陷入了深思。几千年来所有的女人都遭受过同样的压迫吗?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曲子达到了高潮。瞬间像烟雾缭绕,两颗自由的心终于紧密相连。

一切如梦似幻的东西渐渐消逝,音乐又开始播放温柔的段子。三月的春天,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中翩翩起舞。音乐改变了威尔勒从祈祷中获得的快乐。我觉得这是浪漫主义的杰作。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悲剧有这样的结局太牵强了,尽管他把这种悲哀变成了忠诚的誓言。

歌曲结束了。而我的思考并没有停止。我回想起歌中呈现的场景,心情变得沉重。想到的不仅仅是梁祝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束缚的人的悲剧。面对这一点,我不能说有什么深刻的哲理让它不再重演。只希望这能在现代社会被全世界的父母抛弃,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幸福。

这一系列的推荐书都是我匆匆写的,而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听完《梁祝》,感受到了,也希望。

《梁祝》听后感 篇二

我喜欢音乐,音乐可以让我的心情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记得那天老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现在我终于听出了,原来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这几天在听艺员杨采妮演绎的《梁祝》,那优美的曲调,凄凄惨惨,手起琴响,一段远古的爱情,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由远而进,姗姗飘来。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让激动静于寂廖。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惊动了低诉情语的蝶儿。

蝶儿仿佛从远古赶来,嬉戏在曲谱上下,仿佛在还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

歌声蝶语,从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时不知今昔何年。

一卷淡淡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之间游弋。

瞬间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那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于生与死长眠的时空。一座孤坟静寂独立,拉开一道长长的思念!

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

人醉了,梦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丽。

多情的双蝶儿哪肯离去,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恒古的缠绵和凄美。

是谁,在千年爱情的史册里留下了最经典的一页!望那悲惨的爱情不要复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梁祝》听后感 篇三

《梁祝》听后感

我想一定有不少同学写《梁祝》的听后感,网上也有许多关于这个作品的鉴赏,相信老师看过的围绕这首曲子写的文章不胜枚举。有同学劝我另选题材,我有犹豫过,但最终仍旧未改变决定。我憧憬爱情,所以我对《梁祝》有着特殊的热忱。

《梁祝》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的,是小提琴协奏曲。随后人们根据需要将它改成了古筝协奏曲、古筝独奏曲或者二胡独奏曲等版本。

在众多的演绎版本中,我更偏爱古筝独奏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也许是因着演奏乐器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又也许是受到想到二胡就会联系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响,总是使我的情绪笼罩在无边无尽的哀怨、凄楚、悲凉的氛围当中。我觉得,《梁祝》虽然是悲剧,但这个故事以及演绎这个故事的曲子的本意与其说是在表达它的凄婉悲情,不如说是在表达人们对忠贞于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希冀和追求。而古筝这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较二胡更加润滑、更加浑厚,听起来让我感觉更加悦耳、舒服,也更有感慨。因此,我认为以古筝弹奏《梁祝》更能表达其意。协奏版本的《梁祝》,通过独奏和乐队协同能够演绎更多的场景,表达不同的情感,听起来是最有感觉的,但是我很多人都欣赏过,就不再重复协奏版本的分析,转而尝试对古筝独奏版本进行分析。

独奏版本存在某些缺陷,故事情节只能通过较为单调的高音低音、快板慢板方式来表达。

曲子伊始,演奏者利用古筝的低音缓慢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在这里我联想到的是嫩绿的草丛和散发着淡淡香气的鲜花在风中摇曳生姿,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紧凑的高音引出了祝英台的出场,虽然男扮女装,但仍旧难掩其楚楚动人的姿态。弦音出现一小段滑音,好似在表达祝英台和梁山伯邂逅的美妙情怀。随后音乐节奏放慢,浑厚的弦音娓娓道出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过程。继而主旋律不缓不急地奏出,时而伴随着轻快、调皮的高音,反映了梁祝同窗共读、同享喜忧的生活。活泼的音乐渐渐消退,随之而来是轻而慢的弦音,犹如十八相送英台欲语还休的压抑心情。接着音乐先是低沉阴暗,后则表现为高音和加快的节奏,刻画了英台被逼婚但不屈反抗的精神。紧接着的时而单音调断断续续、时而连音连绵,宛若楼台会中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随后音乐出现高音连续,偶尔伴随着单音调的出现,激昂果断,表现了英台哭灵并跳入坟内的情景。最后音乐一转,音调宛若两只从坟中飞出的蝴蝶,故事由此在美好的想象中结束。

此前,为了用心写好这篇文章,我听了很多遍《梁祝》——因为个人的乐感很差,不会打节拍,不会唱歌,也不太懂得欣赏。这也是我选这门课的原因。经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熏陶,在黄老师边放音乐边指点的教学方式下,我渐渐学会了根据曲子里跌宕起伏的调子去判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心去聆听去想象。对我来说,音乐是一门语言,它既可以表达想法,也可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懂得鉴赏的人,必定要用心去听。

梁祝听后感 篇四

听着那悠扬的曲调,掺夹着淡淡的凄婉,我的思绪飘往了那草长莺飞的江南――三月的钱塘云淡风轻……

不知是茫茫人海里的偶遇,还是岁月匆匆间生死契阔的寻觅,即使那又如何呢,遇到了,便是一段美丽得无以言诉的故事。

同为求学,一道徜徉在文学的清幽小路上,那不经意间的淡淡默契,使幽幽的情愫在英台心中滋长。三年同窗之旅,二人情深似海。

在那跳跃的旋律中,我感受到了那五色斑斓的生活,活泼而不失清雅。

合一卷书简,点一盏青灯,吟一阕伤词,思一段情事,纸墨间,都是你的幽香。

可然有桃花满树,绿水悠悠,春山黛青,却舍不去满腔的离愁。

送君千里终不若,双鹅似织鸳梁兄。

“可记得英台?梁兄记得英台吗?”曲间仿若缠绕着英台思念之至的哀怨,“那难忘的三年,我好似檐间欢叫的画眉,却不曾道出心事。”

声声情致深处,听――“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可是难违父命,说什么附攀权贵,说什么锦衣玉食、画栋雕梁不会零落了韶华年纪,哪至两鬓如霜。但是英台怎会稀罕这些尘世虚华。“不愿,不愿,我要反抗,为了我的幸福。”内心深处,突然冒出了一个小小的声音,继而慢慢变响,柔弱而不失刚毅。

命运弄人,只惜英台为女儿身,父母之命比天高。以泪洗面,却依是孤身作战,无能为力。含泪轻咏――只可惜画屏深锁,小径兰窗是这一派春光,独念梁郎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闭上眼,急切的音律,忧伤的小调,眼前突然呈现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

那沉重的独奏仿佛死神的脚步。我的心也沉了一拍。

我知道,接下来便是那凄伤壮烈的化蝶。

忽而大起大落的一阵旋律,眼眸中忽而闪过红色的嫁衣,翩然跃入坟中。

“随了你去,生不同衾,死同穴!”那划破天际的凄声呐喊拂过耳旁。

……继而这旋律忽而开阔明朗起来,好似风停雨霁,彩虹高悬。侧耳倾听,那细微的蝶翼震动声,饱含着幸福的沁香。

好似有一滴露水滴落在我的心湖上,泛起了淡淡涟漪;好似有一双纤细的手拨动了我的心弦。

这短短的二十多分钟,我却仿若经历了生离死别,大起大落的一生,轻笑,泪水中带着幸福的微笑,感动,好一曲动人心魄的“梁祝”。

“化作一对翩翩的蝶,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练衣洞府,香雨人间……”

梁祝听后感 篇五

小时候就听说“梁祝”是人间难得的故事,但那时却不明白和所谓难得,带自我慢慢长大,才明白,那种难得就是真正的感情,是人间难得感情,直到上了这门音乐欣赏课才懂得:虽然梁祝的感情故事是个杯具,可是剧作者仍把期望留给人间,让他们双双化成蝴蝶,和煦的阳光中飞舞,享受着感情的愉悦,并且子孙繁衍,千古流传。

听着曲子,不由得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奇遇和感情所处,它们的故事的每个情节都那么真实感人,都让人觉得那才是人间最幸福的感情,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听着这首曲子,我们的每个人都像是身处其境,想不感动都很难,想不动情都很难,心随着曲子波动,思想随着曲子跳动,我们的感觉真的很激动,很激动,但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最终结果而惋惜,而欣喜,惋惜的是,多么完美的一对竟然最终难逃这一劫,最终还是双双死去;欣喜的是,这一对情侣最终死也死了一块,他们不能够一起做人,就双双的华为了蝴蝶……

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什么“化”成的是蝴蝶,而不是其他飞禽走兽或宠物呢?原因是,蝴蝶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物,他象征着和平、自由、感情和幸福,他代表着人们对于真爱的渴求和称颂。

人们喜爱蝴蝶,和平的环境是第一位。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战争状态,人们哪有心境去欣赏美丽的蝴蝶!性命都旦夕不保,自由、感情和幸福均无从谈起。编写故事的人期望梁山伯和祝英台永远生活和平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和新生,享受感情和幸福。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自我的所爱双双化为蝴蝶,他们没有那个混乱的时代寻到自我的真爱,所以他们宁肯离开人间选择死亡而寻找自我的感情。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