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散文【精品多篇】

来源:范文范 1.45W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精品多篇】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一

当越来越多的人感慨从前的“年味”淡了时,我想沿着时光倒溯,去寻找“年味”的踪迹。

在我印象里,江南小城的过年是忙碌的。从热气腾腾的杀年猪、挂腊鱼腊肉,到做糍粑、猪血粑、炒瓜子、落花生,从上街置办年货、洒扫庭院到写春联、放炮竹,大人小孩仿佛被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指挥着,有条不紊地忙碌。

办年货,就是让我记忆很鲜活的一件事儿。离大年三十越来越近,父母把购买年货提上日程。他们一边商量年夜饭菜单,一边讨论哪些物什需到街上去采购,我因为字迹工整被父亲指令为“秘书”,这让我很有自豪感,“工作”起来也格外卖力,先是尖起耳朵边听边记,接着一边念一边进行整理,最后一笔一画将议定物品工整地誊写在红纸背面,待全部完成,我的手掌心已经湿润。打开单子,只见从拜年物品到油盐酱醋,内容很是丰富。

接下来,父亲会利用双休日带我和妹妹上街采购年货。那时市外环还没修,从我们村到街上买年货主要靠肩挑手提。小城当时没有林立的超市,主要商品集散地集中在锑都大厦、建新街、批发街一带。

一大早,父亲挑着大箩筐,里面放着中午填肚子的发饼和水,带着我和妹妹出发了。待一路赶到批发街,街面已是一片沸腾。不宽的街道一眼望去,全是人头,人们接踵摩肩地挨个店面在挑选年货。商家的摊子从地面“长”到了墙顶,从店内“伸”到了人行道上,人们过路都只能侧着身子。拥挤在五颜六色的年货海洋中,我仿佛被一种空前繁盛的幸福所包围,在熙熙嚷嚷中的人流中竟显格外轻快。讨价还价声、促销叫喊声、自行车铃声、间或三轮车的轰鸣声从四面八方涌进耳朵里,热热闹闹地汇聚成一曲欢快的年货购买曲。

对照事先列好的清单,父亲一样一样买着年货。每付完一次钱,妹妹都要负责将东西放进箩筐里,以免忘记;我则核对数量、品名,用圆珠笔打上勾。看着勾越来越多,空荡荡的箩筐也慢慢满起来,我们姐妹俩盼过年的心情也跟着高涨起来,我们想像着穿新衣、收压岁钱的情景,心里美滋滋的。箩筐里,那甜甜的冬瓜糖是外婆的最爱,白酒是给大舅二舅拜年准备的,烟花爆竹是给我们和堂弟玩的,鱼裙是为母亲挑的,八角、桂皮、味精、陈醋等调味品已买得扎子齐……

从上午逛到下午,那箩筐竟冒尖了!不好放进去、份量又不重的,由我和妹妹轮流帮着提。父亲尽管身材魁梧,但沉甸甸的一大担东西还是累得他头顶直冒热气。看着扁担被压得一弯一弯的,我真恨自己不是儿子,不能帮父亲替替肩。

到末了,所有年货中还有几样最为重要的东西绝不能落下,那就是写春联的红纸和墨汁。这两样东西的挑选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纸张要厚实,红色要鲜得正宗,太暗或是太亮都不行,墨汁则不能太寡淡。

待清单上的物品一一置办齐全,天色已暮色。父亲挑着沉沉的担子,带着我们抄近路回家了。他走一程,歇一肩,我和妹妹则一人一手拿着零食,将欢笑洒满一路。

如今,我们早已不用挑箩筐上街买年货,想吃肉,去屠户那里砍一腿回来;想买年货,到明亮宽敞的超市就能置办齐全;至于挑箩走路,那更是成为一种过去式,沉没在记忆的长河里。吃穿住用行,正越来越便利,越来越有选择的余地,可是,为何“年味”却渐渐淡了呢?也许,我们少的是一种心态和一份体验——为了一件事情庄严对待、全身投入的感觉。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二

清纯花季的岁月,我走出了快乐的校园,父母让我继续去上学好好读书,苦口婆心利害关系讲得头头是道,但我义无反顾是一颗拒绝的心。亲戚朋友说,你家是不是支着锅子没米下了?在他们的一声声惋惜下,我还是没有回头,因为当时我们学校毕业后,父母有工作吃细粮(每月到粮店买粮)的家庭,孩子们都要到农村插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的到农场去,给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免插指标”,县里给分配工作,当时听说是最后一年了,为此我的眼睛就盯在这个名额上。不想作费了这个让人羡慕的名额,我和几个同学都选择了工作。

同学们有的分配到公社的信用社,有的到乡下供销社当了一名售货员,母亲说:“咱可不要和经济(钱)打交道,当一个工人最好,说上班就上班,说下班就下班。”我就分配到新建的针织厂。

由于是新建的工厂,这里是织袜子,人员设备需要完善,我在家里天天等待着、盼望着上班的日子。每当路过厂的大门口总是停止急匆匆的脚步,望望工厂里面的动静,幻想着自己的美好未来……

那一天,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烤着大地,那是1979年的6月20日,这是我上班的第一天,我带着美好的心愿,幻想着美好的未来,带着一颗不成熟的心,走上工作岗位,步入了社会的这扇大门。

我和相约的同伴玉兰、晓萍手拉手早早地到了大门口,脸上带着几分羞涩和腼腆。我们一起分配的20多个人,大部分是女青年,只有几个男青年。大家陆陆续续聚在工厂的院子里,在一个人们都叫刘师傅的中年人的安排下,我和玉兰、晓萍还有一个叫翠梅一个叫改弟的,我们四个人被分配到一个车间,叫缝头车间,其余女青年分到织袜子车间及其它车间。

我们车间是两间正房,坐北朝南,两扇黑色的木头门子,显得非常简陋,有四个比我们大的姑娘,我们都叫她们师傅,带我和晓萍的师傅世华,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白里透红的肤色,人见人爱,性格开朗,对我们工作认真严格但是一个非常好的人。还有一个师傅叫丽鲜和艳萍说话轻声细语,笑眯眯的,让人一看就是一个大好人。车间主任一斌是风风火火的性格,有时对我们有点严格,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我们的工作就是缝袜子前面的那一条缝,工厂里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白色的工作服,一上班我们就武装起来。

我们车间是一个女儿国,大家都爱美,我们每天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在车间的墙壁上挂着一个镜子,一有时间就照一照,工作得忙忙碌碌,没有影响了我们一颗颗快乐的心。当时在那火红的80年代,在机声隆隆的工作中,我们高兴了就唱歌。晚上有时上夜班,我们每人买八分钱一个干面饼子一边工作一边吃,这就成为最幸福的事了。

人常说:猫走了老鼠就反了,师傅们在我们还有一些拘束,她们一走,我们几个人随心所欲地唱歌、开开心心地大笑。我们叫翠梅二姐,她从农村长大,她给我们唱的“开花调”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她得针线活做得非常好,还教我们把自己的工作服上面绣上自己的名字。我们在一起打打闹闹,有时为了一句话我们咯咯咯笑得前仰后合;有时为了一句话话不投机我们都在生气,但不一会儿和好如初。不管如何我们在工作中都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上班是辛苦的,但我们有一颗快乐的心。

我们有时盼望放假,盼望一起去看电影、看戏。我们在放假期间,在核桃沟的大场里一起学习骑自行车。

我们还盼望着每月21元的工资。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成长,在一天天熟悉着这里的工作环境,熟悉着一个个透着青春气息的年轻人。由于工厂里女子多,一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就像是穿梭在工厂里的一只只花蝴蝶一样,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从欢乐的校园,到沸腾的工厂,从一个幼雏的学生转眼变成一名工人,虽然我在这里只有短短的四个春秋,但在这里洒下了汗水,写下了友谊和快乐。

昨日风风火火的年轻人,今天都已经不在再年轻,工厂早已经倒闭,人员各奔东西,但在一起走过的岁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一些兄弟姐妹们在那难忘的岁月里也写下了难忘的友谊,今天说到这一切,我们在一起时用一句话来说:是难兄难弟,难姐难妹。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那青春的岁月我们一起走过。那一串串有快乐的时光,难忘的刻骨铭心往事,已经写在心里了,在心里根深蒂固。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三

办公室有许多年轻的妈妈,每天听到她们交流孩子的童趣乐事,就会止不住地笑。豆豆又有新的经典语言问世了;朵儿又做憨事惹人乐了;馨儿与她的伙伴结义金兰,正拉她辣妈加盟呢;炜儿又有惊世骇俗的言论发表了;而文儿,在她老妈珊的忽悠下,正正襟危坐写字呢!珊手拿手机,一脸认真地对着文说:“腰杆挺直,姿势端正,我拍照了,拍给爸爸看了。”珊在那边说,我在这边已经笑喷了。

孩子们在一起交流时,我在一旁听了总会止不住笑。他们高兴,我笑;他们生气,我笑;他们闹别扭,我还是笑。总觉得他们是人间天使在逗乐。

蓦然想起,童年时,我笑了,外婆笑;我生气了,外婆笑;我哭了,外婆还是笑。总埋怨外婆:“为什么我生气,你还那么开心?”我越是问,外婆越是笑得厉害,最后,她笑着说一句:“这丫头,真好玩!”算是对我的回答吧。

子曰:四十而不惑。过了四十后,蓦然回首,总能在刹那间顿悟一些事。现在终于明白,外婆淌过了岁月的长河,她眼中的我,是春天里的一棵嫩芽、一抹新绿,正欣欣然。无论我一颦一笑,都是最纯真的美好,没有掺杂一丝红尘烟火,她怎能不喜爱?所以她的表现方式就是笑,再者就是老树对新芽的疼爱吧。

现在我看这群孩子,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最纯净的天真,是最烂漫的童稚,是人间四月天的美好,我怎能不用欢喜的心,去看一树树花开的美好?而我的表现方式也是笑。

光阴是无声的老师,淌过时光之河,许多繁芜往事,会被它洗涤得清透无比,清晰地呈现出水面。

早年看《神雕侠侣》,十六年后杨过与小龙女绝情谷再见,小龙女风采依旧,而杨过已两鬓斑斑。杨过说:“龙儿,你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变,但我的样子已经老了很多。”小龙女一句:“不是老,我的过儿只不过是长大了。”此句堪称金庸大侠的经典情话,当初咀嚼不出其中的味道,随着光阴的流逝,直到了今天才明白这句话隐含的深情。

他们是心灵的共鸣 ,是灵魂的长相厮守,是一种纯粹的爱情。这种情无论山河变更,岁月流逝,都始终以一种姿态守望着。正如张学良面对他的白发新娘赵一荻,只说了一句“你是我永远的姑娘。”就诠释了他们半个世纪爱情的全部。

哲学家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在他耄耋之年,有记者采访他,希望他能为林徽因诗集重版说些什么,他只说一句:所有的话只想对徽因自己说。林徽因早已作古,对一切都不会感知了。但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要跟林徽因直接倾诉,也许他们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的对语吧。

光阴是无声的老师,人生许多解不开的纠结和藩篱,会在多年后的某一刹那,让你恍然大悟。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四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感情渐渐的被淡忘。模糊的记忆偶尔能回想起初中的艰苦。第一次离家,第一次晚上没有看到父母,第一次留下思念的泪水……,太多太多的第一次以至于自己都不知所措。身边都是陌生的面孔,生活变成三点一线。我害怕,甚至有些恐惧,不敢和周围的人主动交谈,缺少一份自信,因为总感觉比别人差。于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书本上,唯一让自己满意的是还有一份不错的成绩。初中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遇到你,直到现在我还这样认为你改变了我的人生,这话并不夸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我却是特例。如果说友谊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那么我肯定是其中的一份子。你的除向让我学会了开朗、活波,幽默……,终于发现生活可以这样精彩,只因有你。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感情渐渐被升华。人与人相识相知,我认为这是一种缘分。求学的道路上遇见你们是一生的幸福。依旧没有压力,依旧没有烦恼,我们很开心,一起外宿,一起逛超市,一起下棋……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点幼稚,可那时的感情却是最纯洁最真挚的。命运始终把我们连在一起,黑色的六月里,我却看到的是阳光。依然一起吃饭,一起迟到,一起奋斗……,这些忙碌的日子,我们会偷聚一下跑去吃烧烤,或是在家里自己动手烧菜……,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我想那些日子就是最好的诠释。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高考把我们各分东西,虽然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但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是特殊的一年,值得一生回忆的一年。也许正像那句诗说的那样“同是天涯沦落人,想逢何必曾相识”。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城市。我们是一个凝聚的集体,我们团结,我们努力,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感情渐渐的被回忆。话说回忆是有毒的,但我选择回忆,付出的感情值得一辈子珍惜。明天的蓝图是未知数,今天是个已经解出的方程,而昨天才是解题的关键。昨天我们已经一起走过,等号的后面该填什么,让我们一起写上永远的友谊!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五

外婆在世时,每年夏天都要来我家,为我和弟弟缝制棉衣。她总喜欢将方桌子摆在院子里,上面铺满了崭新的棉絮。阳光下,棉絮蓬松柔软得像一座座云房子。我总喜欢将手藏在棉絮里,感受那一刻阳光的味道和棉絮的温暖。

外婆将棉絮铺在裁剪好的棉衣衬里上,然后,一行行地用针线将棉絮均匀地缝在衬里上。缝好后,再在外面缝上棉衣的外壳,一件棉衣就算成功了。

外婆的针线缝得密密的、细细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出针脚。母亲常对外婆说,用缝纫机很快可以缝制好,不必那么辛苦。可外婆总是嫌弃机器缝制的衣服针脚太大,不够精致,所以,每次她总是不辞辛劳亲自为我们做棉衣。

我和弟弟都在长个子,外婆年年为我们换新袄。外婆常年做针线活,眼睛近视得厉害,往往要把眼睛靠近衣服,才能看得见缝制。即便是这样,她缝制衣服时,还是选用极细小的绣花针,而我,则成了帮她穿针线的人。

外婆一直坚持手工为我和弟弟做棉衣,直到我们长大。不过,那时,她已经很老了,眼睛也花得看不见缝制了。于是母亲买成品衣服给她穿,她也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嫌弃机器缝制的粗糙。每次来我家,她总会内疚地对我说:“奶奶老了,眼睛看不见,不能为你们做棉衣了。”其实,这年月,谁还会缺少一件土得掉渣的棉衣,只是外婆一直记挂着我们。

很多年过去了,我差一点遗忘了外婆的花棉衣,不知为什么,现在会蓦然想起。

现在想来,外婆说的是多么有道理啊。机器缝制的衣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温度;而外婆为我们手工缝制的棉衣,每一件都有外婆的温度,每一针一线都饱含外婆浓浓的慈爱。应该说,外婆的棉衣,每一件都是无价的艺术珍品。

只可惜,我懂得太迟了。

人啊,总是把岁月等老,把时光等旧,才知道珍惜过往,只是那时,时光已经不在了。

真后悔,当初没能好好地珍惜外婆的棉衣,没能留下一件作纪念。也真的很追悔,外婆给了我那么多的温暖,而我却没有为她做过一件事。

流年似水,外婆那根细小的绣花针,细密的针线脚,还有外婆阳光下翻晒棉絮的身影,像一帧帧精美的图画,向我诉说那年、那月,有关外婆的故事。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六

“人生贵在心清爽,纵是苦累又何妨,日日骄阳似火时,心思故乡草芬芳,”是何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轻声吟唱,落入了我的笔下,回忆的闸门开始外泄,开始怀念起那个遥远的,被称为故乡的地方,断断续续的牵扯出许多故乡的那人,那事,那景。

所谓的故乡没有依山傍水的清秀,也没有巍峨山川的壮丽,但故乡对于在外的游子却永远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一片净土。从记事起,门口前的那条小河和整片整片的向日葵田野,便成为我和小伙伴们的活动基地。我们在这里尽情的享受着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童年时光就如歌里唱的那样美好却也一去不复返。转眼间便到了入学的年纪,收起了些许的玩性,背上书包和小伙伴们一起踏入了学校。我喜欢牵着外婆手路过那片黄橙橙的向日葵田,它们每天都不厌其烦的向我微笑,露出饱满的果实。外婆说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生长,追逐太阳给予它的温暖。

当十五岁的花季到来时,我已开始蓄起了长发,穿起了妈妈买来的花裙子,背起书包一个人走上每日上学的路途,阵阵花香飘来,甚是好闻,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那时却也已经不是年少时的疯丫头了,我有了自己小小的秘密,小小的烦恼,那是只要有不快乐我就会去向向日葵诉说,今天班里的小胖又欺负我了,同学们都说莉莉的那件花裙子很漂亮,有时候说着说着就会忘记时间,直到母亲来唤我吃饭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我和向日葵一起走过那些忧愁的日子,分享着我隐秘的心情和苦涩的初恋。它总是面向太阳的一方,灿烂夺目。

上了高中后,肩上的书包越来越重,每天的作业也也越来越多,不得不让不过我放弃了再和向日葵亲近的想法,每天起早贪黑的生活也让我早就忽略了沿途的美景,幸运的'是三年的努力同等的换来了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想当时,初入大学,我以为自己摆脱了父母,这必将是一个快乐的开始,以至于看到母亲在送别时留下的泪水,却怎么也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半是悲哀,半时喜悦,最难与人言的便是慈母的情怀,盼望着果子的成熟,成熟了,却又怕掉下来。转眼间,大学的日子已在无知中划过,昨日的高中,曾经多少风雨飘过,历尽多少悲欢离合,看尽多少日出日落,来到大学,我却也开始迷茫于我的追求,是一纸证书,还是一个踏向社会的跳板?有人说,大学就像一个免费的图书馆,一群前途未知的朋友和一口行走江湖的底气。我的大学,我的梦!

我开始怀念那个在向日葵下无忧无虑的我。没有了田野的陪伴我便暗恋上了学校的树林,我喜欢走在秋天铺满落叶的林径里,仔细地踩着一片一片枯干的手掌型叶子的残骸,仔细地听着纤细的鞋跟踩碎落叶发出的脆响声,我想,人本该亲近自然,只有在大自然人中人才能最完整的回归本性,远离城市的喧嚣。

总在回忆的路上,寻找自己的旧模样,哭笑不得是我青春往事,阴晴雨雪的生活经历,红、橙、黄、绿的缤纷色彩。虽不怀旧,仍值得珍惜,很是怀念专注于书本的简单执着,很是怀念无忧无虑的单调色彩,只有朦胧诗,没有爱的主打歌,含蓄、模糊,但是最美。

那些年那些事散文 篇七

在九十年代末,老家的雨特别多。那时候路还没修,下完雨之后留下的全是泥泞。所以我们都讨厌下雨。

那是九八年的农历十月底了,相对于南方的气候来说在我老家——河南 那个地方的天气是相当的冷,我那时候还是小学二年级,懵懵懂懂的,很多东西都是印象模糊,但是那天的事我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是一个下午的放学,下了一天的雨了,到傍晚还没停。初冬的天气,白天就已经比较短了。下午的五点半左右就已经快黑透了,加上天气不好,走在放学的路上,只能感觉到雾蒙蒙的,淋着雨,踩着泥。一个人,走在满是泥泞的大路上,回想着那些同学全都有家长来接。看着他们被抱着、背着,有家人给撑伞,享受着那份的温暖,我的眼里只有赤裸裸的羡慕。我不禁抬头看看前方,希望能看到一个来接我的人,当时心里是那么渴望。但是看到的只是别人留下的背影。那一刻从未有过的孤独,心比雨还乱,比天还黑。不到一公里的路,我忽然感觉好长,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带着希望、带着迷惘,一步一滑的走在雨中。直到滑了一跤,摔的满身是泥,才终于打破自己的坚强。忍了好久的泪水无声的流了出来,怎么止都止不住,混合着雨水,在脸上无声的流淌。其实我要的不多,哪怕有一个同学也是那样陪我走的,让我有一点点的平衡感,我都能坚强的不哭、不想、不抱怨。也许是从那一刻起我感觉我对父母的感情在我心里开始有了变化。也或许那只是一个开始变化的种子,随着雨渐渐发芽,可能我自己也没发觉。

路,再长的路也会有尽头,当我到家,看到奶奶站在门口,焦急的向我这个方向张望的时候,心里忽然有了一丝温暖,当听到爷爷那哮喘的咳嗽声,心里有了一丝释然。

雨,再大的雨也总会停,不要太在意雨中的泥泞,看看大雨过后的彩虹。虽然有许多无奈,许多失意。但是别太追求完美。有得必有失!

人,也会慢慢长大、懂事,现在想想也能理解父母的无奈,自己现在又何尝不是。但是事已至此,那片阴霾却深深的烙印进脑海,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

每个人的童年都决定他的前半生,希望做父母的能多陪陪自己的子女,让自己的下一代都有个美好的童年、完美的人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