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精选多篇)

来源:范文范 1.75W

第一篇:初中语文作文指导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精选多篇)

初中作文指导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呢?我认为,关键是指导学生在审题构思、选材取料、写作角度、修改润色上下功夫。

1.审准题眼好下笔——指导学生从审题与构思入手作文

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审题就是(请您支持:)用敏锐的眼睛,精深的思想,仔细分析,推敲辨析给定的作文题目,从而正确地理解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或怎么写。审题不清,往往可能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也会大打折扣。而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性词语(即“题眼”),审准题目,确定好中心及立意,选择好材料及写作角度,安排好文章结构。同时,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或引言,领会其内涵,并看清楚题目在字数、体裁等方面有哪些要求,有哪些附加条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克服题目都未看清、要求都未弄明白就仓促动笔写作的毛病。

同时,在审题时还要做到“三定”。

一是定体裁。

审题要思考这个题目适宜哪种文体、本人长于哪些文体、材料宜于哪种文体,从这三者中去寻找相一致的、最善于表现文章思想内容的文体。

二是定立意。

作文要“意在笔先”,文章的结构是根据“意” (即中心思想)来安排的。确定了中心后,写作时所有的事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先要确定好中心思想再动笔,不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三是定人称。

审题时,必须弄清人称,否则,文章的语气、角度和内容,就有可能出现混乱。在审题中一旦确定了人称,作文时,就要按照一定的人称去写,做到前后一致,文章才能角度一致,前后连贯。

2.匠心独具选好材——指导学生慧眼选取写作材料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因此,每次的作文练习,都应该注重作文选材的指导,引导同学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而在写作中,不少学生存在选材单一、范围狭窄的弊端。因此,教师应尽量避免只限于学校生活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突破校园樊篱,自觉走出校园这个圈子,深入到社会中去,用自己手中的笔去写社会上的人,叙社会上的事,让作文的内容鲜活起来。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并指导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平凡之中看出它的不平凡,使之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即使是写自己十分熟悉的学校生活,也要学会选择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典型画面,给人以新鲜感和真实美。

学生的写作材料大多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还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积累材料方面的指导。一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如何观察人物、动物、静物,如何确定观察的角度,如何撰写观察记录等等。此外,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观察方面的训练。如让学生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进行观察,以积累写作素材。二是要教育学生注意收集。如组织学生根据写作训练的要求,到图书室、网上查找、筛选、分析材料,并制成卡片,使收集的材料为己所用。三是要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累材料。如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课外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动态,关注人的生命与人生的价值,并就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提炼,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和写作素材。

3.立象以尽意——指导学生找准写作角度和情感倾向

在教学中,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写作角度的指导,引导他们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认真思考,选好、找准写作角度,安排好写作结构,做到写作角度新颖独特,结构形式有所创新。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有两个要点:

一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

所谓“从自我出发”,就是选择的写作角度一定是自己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

二是要符合“小”和“新”两个要求。

角度要小,选择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小,集中一点,走笔成文,效果就好;角度要新,就是不落俗套,我们说,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写出来一看面孔就很熟,似乎在哪儿见过,这除了材料陈旧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无法议论出新意来。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分析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的认识。写作角度的选择和确定也要运用眼力, “独辟蹊径”。

4.文章不怕改——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润色习作的技巧

俗话常说:“文章不厌百遍改。”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润色,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端正修改的态度。

老师经常向学生介绍文学大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作品与草稿的差别就在于——作品是反复修改之作。

二是提供修改的范例。

学生完成试写后,就指名学生朗读习作,师生倾听。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师指出不妥的地方及原因,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进行修改,久而久之,使学生明白怎样修改文章。

三是提供修改要求。

作文修改是作文修改的一把尺子,即文章的一般要求和各次习作的要求。要以此对照各自所写的文章,使修改后的文章努力达到感情真挚、中心明确、详略得当、条理清楚、语言表达正确、没有错别字的好文章。四是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默读,修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轻读,修改文章的词句;朗读,全面修改提高。自读自听,发现拗口、不自在的地方,就得考虑修改,这叫三读三改。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修改。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文指导口诀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口诀

2014年10月8日 夏石中学语文组 梁冻媚

作文语言的12招

1、要炼词求新。2、要拆词求新。

3、要用上口头禅4、要学会各科学术用语。

5、要借用歌曲。6、要巧作比喻。

7、要恰当引用8、要妙用反语。

9、要恰当引用。10、要排比造气势。

11、短长句相错。12、要巧用文言。

如何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求

1、要深味生活,感悟真谛。2、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3、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4、要因果导因,追溯根源。

5、要由正到反辩证分析。6、要多点观察,立体思维。

7、要由旧到新,推进一步。

作文的诗意,学生作文在平凡中缔造诗意呢?

1、在理性的思维中抒情。

2、在形象的描述中抒情。

3、在生动展示中蕴藉个性。

注:美言佳句一路读来,叫人心悦神怡,这是现实的歌,也是艺术的歌。 作文拟题九技巧

一巧在用修辞填色彩二巧在精妙引用韵无穷

三巧在大胆嫁接妙横生四巧在推陈出新耳目新

五巧在借用等式两边等六巧在多项并列增气势

七巧在虚幻生奇引思考八巧在意象组合韵深刻

九巧在正反并列共同用

作文怎样煽情?

1、看到何物都能够情感,即赌物烂情。

2、小的情感也能引发到大的情感中,即小情泛滥。

3、把感情在关键的时候升华,即陡然生格。

作文怎样制造精致?

1、时刻不忘点题。

2、控制我们的思想控制我们的语言,不能使文章远离主题。

3、让语言成为打动人的武器。

4、不要重复“导读”中的语言。

5、仿制的作文一定要仿其神不要仿其形。

作文布局如何眉清目秀?

歌决:

谋篇别忘小标题,布局切忌文脉乱。

井然秩序眉目清,提纲挈领要讲究。

开头结尾总括句,巧用提示妙过渡。

评卷老师精神爽,神仙难改稿分数。

写作指导:学好开头与结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是写好一篇文章的首要条件,现介绍最常见的四种方法:

1开门见山式。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揭示写作用意。

2引述式。“幸福的家庭都是想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十分欣赏的句话,因为我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学生习作《家》。开头所引的名言、歌曲等与文章的内容、主题或情节的展开有一定的联系,对揭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起到重要作用。

3描写式开头。“夜,恬静而深沉,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脸,像要睡了。一轮明月,撒下一片溶溶的光。天空,显得高远而深广。”———学生习作《月夜情思》。通过景物、人物、环境、场面等描写作头,交代人物或事件必要的条件,达到烘托主题的艺术效果。4问句式。“朋友,你到过开山吗?开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碧野《天山景物记》。无论是采用设问、反问或一般疑问的开头,都起到设置悬念的目的,吸引读者。结尾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结尾,主要有四种形式:

1记叙式结尾。“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已》记叙式结尾用记叙性语言,把事情的结果作为结尾,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2呼应式结尾。“在这线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宗璞《紫藤萝瀑布》附:文章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通过首尾的相互呼应,不仅使文章有一个完整严谨的结构,而且通过与开头呼应的结尾,从而使文章的主要更加鲜明、突出。

3议论式结尾。“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多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记叙文有时作者在记叙结束时,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结尾时表述出来,这叫“卒章言志”。采用议论式结尾,要以记叙为基础,要简明深刻,有哲理性。

初中生活二三事

回到过去,想想初中的生活,既有酸,又有甜,还有苦和辣。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我们渡过每一天,但在初中生活中,总有二、三件事让我不能忘记它第一件事,就是初四那年在操场上举行的拔河比赛。

“各就各位,预备,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一根绳子的两端被无数只手拉起来,绳子上的红布一会儿往左歪,一会儿又往右靠,两个班的同学都使出浑身的劲,我也不例外,只不过我是闭着眼睛,双手紧紧的拉着绳子,头上冒着豆粒大的汗珠,慢慢地,我觉得胳膊要断了,断了,真的要断了,马上要断了,可就在这时,我和周围的各位“仁兄”坐在了地上,顿时,浑身的酸痛遍布全身,傻傻得坐在那里,可是所有的同学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嘴里时不时还重复着同一句话:“赢了,我们赢了!”我这才明白,我们赢了。

因为我们依靠了班级的凝聚力,在同一时刻释放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件事,就是那次为我们初中四年的好友饯行。

他是外地人,由于中考的关系要回到原籍贯去考。于是那天语文课上我们准备为他饯行,说出最后的祝福。我们每人都说出了祝福的话,他听完后,哭了!我们看到他哭了,心里也很难受,但就是忍着,不想让他看见。这时老师说:“我们只是短暂的分离而已!短暂的分离代表我们下一次的相遇;今天的分离代表三年后的相遇。有缘千里来相会,因为我们有缘,会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3年后的我们一定会在相遇的!”老师刚说完,全班同学都留出了伤感的泪水。

接下来,我们唱起了《朋友》这首歌,歌曲被我们唱了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泪水越流越多,越流越多……因为一个“缘”字,使我们相识成为好朋友,再好的友谊,也挡不住离别带来的伤痛——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

第三件事,就是中考后,老师请全班同学吃大餐。

老师曾说过,中考后,会请我们吃饭。果然,中考后的第一天,大家便集聚到xx餐厅,展开“恶狼攻击”。菜刚上,就被我们这群饿狼一盘一盘的搞定。而那个蛋糕呢?更惨。还没吃,就被我们全部当成武器,仍了起来。不到5分钟,每个人的脸上全都是奶油,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笑了起来,突然,我们把目光齐聚到老师身上,发出了诡异的笑,我刚说了一句:“老师,今天天气真好!”全班同学就全都扑向老师,把剩下的奶油都抹到了她的脸上。十分钟后,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是一个字“惨!”我们噗的一声,狂笑了起来……“老师,您真漂亮啊!”“是吗?夸了!”说完,大家一起奔向了老师……

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导师,我们一起玩耍、打闹,一起拥有那些美丽的回忆———无论何时,老师的微笑是春天的。

这就是我初中的生活发生的事。永远美丽不变的回忆!

初中生活琐忆

回忆起我的初中生活可谓是酸甜苦辣俱全,每一次都可以让我记忆犹新。

每当做起回家作业,鼻子都会酸酸的。初中之时,每一次回到家看到的不是可口的饭菜而是成堆的作业。每天晚上,我哪次不是拖着酸痛的眼睛,写酸的手臂,弯酸的脖子上床,微微休息又钻进书中背诵,睡意袭来只能洗把冷水脸,直到凌晨。其中的酸楚数不尽、道不完,其中的泪水止不住、流不停,其中的汗水??初中生活的酸让我品尝的“意犹未尽”。甜

初中生活虽然有许多酸楚,但是甜味有时会“放”进一些。

课堂上时有的放松,物理课上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课间与同学偶尔的嬉戏都可以成为我与同学之间的甜。

每当看到通过自己努力所付出的所得到的成绩,心中也不免产生丝丝甜意;每当看到通过自己努力所付出的所得到的赞扬,心中也不免漾起阵阵甜蜜;每当看到通过自己努力所付出的所得到的荣誉与掌声,心中也不免泛起缕缕甜丝。

初中生活的甜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说起初中生活中的苦真是有点不可思议。苦之一:每天6点30出门,晚上6点回家~~每天作业一大堆。苦之二:作业堆积如山。每一次作业做完就好比把一座山从这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苦之三:课上课间死气沉沉。不管在上课还是课间,哪位学子不是埋头做作业看书,一点声音都没有,偶而上个厕所,笑笑,一了百了,十足的一个书呆子,每个人都变的沉闷,毫无生气。 初中生活叫人叫苦连天,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初中生活虽不是很辣,但我们觉得各科老师都很“苛刻”,很“泼辣”。总喜欢从我们之中挑毛病,不高兴了就叽哩呱啦把我们大骂一通,辣得我们睁不开眼(不敢出声),真是辣味难熬。熬到头还不忘辣味的厉害。初中生活的辣确实不简单。

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我都一一品尝,但最终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五味瓶,学习中的真味。初中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回想起来,觉得很值得回忆,值得留恋,值得珍惜。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文从字顺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如何做到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对作文用语进行推敲。

第一,准确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歧义”。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除了。

第二,连贯

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l.人称清楚。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较清楚,第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

2.立足点清楚。立足点就是说话、写文章的人所占的位置。这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没有表达清楚,也会影响文章的“连贯”。

第三,分寸

如果一种见闻,一种心思,说出口或写成文,只能有一种形式,那么,人们的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便不会如此丰富多彩了。

所幸的是,同样一种见闻,同样一种心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请看明人冯梦龙辑《笑府》中的一个棋手的妙语:

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 棋手说:“三局。”

人们又问:“胜负如何?”

棋手说道:“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

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头表达的妙例。

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分寸”主要体现在:

1.褒贬恰当。

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在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贬义,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果该用“贬义词”时用了“褒义词”或该用“褒义词”时用了“贬义词”,不仅表达不准确,闹出笑话,还会产生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比如作作文中写到某个朋友的亲人去世了,你该用什么词呢?用“去世”、“病故”或“辞世”等都可以,这里有一种庄重、崇敬的心情在里面,用语是准确的。而如果改用“没命了”“断气了”“进棺材了”等词语,就会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味道。所以“褒贬”二字,千万小视不得。

2.得体。

得体,就是讲话、写文章因时、因地、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使之与环境相适合,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大财主,非常有钱。可惜,一直没有儿子。他非常烦恼。直到老年,终得一子。财主大喜。他大摆宴席,广请宾客。四房乡邻,也借机前往巴结,讨好财主。这个说:“哎呀,你看着孩子,长得方面大耳,天庭饱满,地柯方圆,一脸的富贵相,将来一定可做大官,哈哈??”那个说:“哎约哎,这孩子又白又胖,恭喜恭喜啊,哈哈??”财主听了众人的恭维,高兴的眉飞色舞,红光满面。一个秀才也来贺喜,他走进孩子,左看看,右瞧瞧;俯下身子,又直起腰板。财主在旁边陪着笑脸,不停地说着“谢谢光临,谢谢光临”。秀才终于说话了:“恭喜恭喜啊,这孩子真是相貌出众少见的奇子。”财主听了秀才的称赞放声大笑,不断的称谢。秀才接着说:“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早晚都得死,可惜!”财主脸色突然大变,大怒:“混账,哪来的野东西,来人,把他给我哄得远远的!”众人一哄而上,拳打脚踢,把秀才赶出家门。

第四篇:12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讲义之文章细节

【美文回放1】

爱我的爸爸,你好!

爸爸曾是一名军人在我看来,他对我就像对待在军营中的从不离身的军装一样,熟视无睹。我们之间也就风平浪静激不起半丝涟漏。所以,从记事起,我就没向他说过'你好'。

他在乎我吗?不得而知。可我在乎他呀!

中考前的父亲节,我觉得应该送爸爸一件礼物,兴许会拉近我们之间的感情距离。欣喜中,放学的铃声刚响,我就冲出了校门,来到一家花店。

满屋浓艳的鲜花校枝挺立,卖花的阿姨殷勤介绍不同花的象征意义。我选中了一束正待开放的郁金香又包装上一层衬着星点的漂亮纸袋,抱着它兴冲冲地跑回了家。

爸爸正在客厅看报,我用最甜的笑容看着他,说着'节日快乐',送上了这束花。爸爸仅仅微微侧了一下身子,竟然问'多少钱?'

我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我知道他并不在乎我说出的阿拉伯数字,训话才是真正的内容。我执拗地把头扭了过去,冷冷地说了句'我不想用这个开始今天的谈话!'我不顾一切地宣泄了自己的委屈和不满一一把花狠狠地摔到了地上。

我后悔自己做了一个多么傻的决定,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伤感油然而生。

当晚,我执意返回了学校。因为气昏了头,到了学校才发现书包没带回来,只好转天硬着头皮又踏进了家门。

咦,一缕熟悉的清香!阳台的花瓶里居然是那几支被我摔在地上的郁金香。

'你真是的,那么大火气。你爸捧着郁金香舍不得扔,花枝断了,花瓣也散了,可他非说能活……'妈妈从我进屋,嘴就没停。

我猛地一愣,爸爸原来是在乎我的!

郁金香受伤了,我受伤了,爸爸也受伤了。

此时,我明白了父爱的深沉和含蓄,不过就是捡起郁金香的那个瞬间,但他能感动我的一生。

亲爱的爸爸,别埋怨我的无礼。在这里,请接受我真心的问候'你好,爸爸!'

【满分理由】此文忠实于生活原生态,质朴平铺地叙述了这一过程,细节的点缀,时空的转换,人物的真实,不加修饰地向读者敞开了心扉。矛盾冲突的合理性与文字简洁的适度性相得益彰,引发着不同年龄读者的共鸣。

观察生活,感悟自我。从情感的痛苦到理解后的升华,构思和立意水乳交融,郁金香的媒介作用是将不同感情的对立整合在一个结构转合中,浑然一体,没有破绽。

谋篇圆润,线索清晰。情感线索的设置有情有致,从冷漠到欣喜,从生怨到愤怒,从歉疚到愧疚,真情实感流注笔端,是文章最有亮点的一处。

【美文回放2】长城,你好!

爸爸是摄影记者,妈妈喜爱旅游。踏着他们的足迹,我见过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雪原,到过鄂尔多斯的千里戈壁,去过远古的黄河故道。……然而,最使我心潮澎湃的,是那绵延在群山之巅,横贯于黄河南北的长城。

我梦魂萦绕的长城,你好!

孩提时代,爸爸相机里的长城就给我的梦幻扮上一抹神奇瑰丽的色彩,巨龙的雄姿,衬着蓝天,绕着白云。总想知道它是怎么回事,爸爸却故作神秘地不回答'你只有站到了长城上才知道它是谁!'虽然是懵懂地点点头,但长城却从此唤起了我对祖先、对民族、对祖国的一种神圣情感。

终于有一天,我登上了长城。爸爸抓取了我的一个镜头,成了我至今珍爱不够的照片,那是攀登最陡峭的一段,我仰起的脸上全是汗珠,手脚同时用劲,既显可爱又透出几分豪情。这是难忘的一次经历,也是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底片上曝光。

我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尽情地遐想着;广阔的天宇下,古老的城墙在群山万整间绵延伸展,跌岩起伏,宛如一条灰色巨龙横卧在华夏大地上。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这种伟大,这种雄浑,就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

我站在那坚固的灰墙上,发自内心地喊着:长城,你好!

塞外强劲的风夹着天籁的鸣声呼啸着,延循着古战场的遗迹,我眼前浮现着镇守边关的戚继光,同清兵决战山海关的李自成,仿佛看见正在燃烧的抗日烽火,听到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

你好,我的长城!永远难忘的长城!

【满分理由】本文因具有以下几个优点,而被评为满分标杆范文:

题材独特,起笔不凡。构思很刻意追求一种别致。用多处大江南北的自然风光铺垫,引发出刻写民族气魄的人文胜景一一长城一个古老幽深的华夏象征,深情地体验着炎黄子孙的真情。

大气厚重,彰显力度。语言凝重有一种悲壮的大度。

语言老道,表现力强。句式变化丰富,整散交错,时而急促,时而舒缓,一唱三叹的浓重抒情穿行于文字始末,展现出超过同龄人的文字功底。

【美文回放3】老师,你好

说实话,从上学到现在,我从来就没有发自内心地说过“老师,你好”一类的话。

我一直不怎么喜欢老师。我觉得,老师太冷酷、太凶狠、太不近人情了。

上学路上碰见老师,老远我就弯腰鞠躬,一连串的“老师好”送出去,老师却视我为无睹,闻我为未闻,连个头儿也不点一下,好像我刚才的一系列动作和话语不是指向他一样。我心想,老师,你怎能这样?老师,你不好!

上课的时候,趁老师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当口,我和同桌咬起了耳朵,说起了昨天的一件趣事,没成想被猛回头的老师抓了个现行,我的开心的诡笑变成了苦笑成了苦脸。“你给我滚出去!”一声炸雷,把我和同桌推到了走廊上,又被巡视到此的班主任叫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哼哼教导了小半天,倒霉!我心想,老师,你怎能这样?老师,你不好!

周末了,本想去泰达看天津队的主场比赛,没成想,作业大山压了下来。“把要求背诵的课文抄五遍”“综合练习册15页到30页的所有习题”“这次测验的错题每道题做十遍”……

我知道,大下周就要期中考试了,老师们才祭起了这杆“传统”的大旗,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这样惩罚我们呀,这样的重复性作业对我们的考试真有帮助么?我们就是不吃不喝不躺不睡也很难完成啊。老师,你太不近人请了。老师,你不好!

有时想起来,老师也挺不容易的,他们的压力也挺大的,家长的期望,校长的重压,上级的指标,重重砝码让老师有些麻木了。不会笑的僵化的脸,莫名其妙的大发雷霆,临阵磨枪式的作业,这背后有多少无奈和辛酸哪。我曾设想,如果老师读了我这篇文章,他们一定会悔之又悔,一定会对微笑着向自己问好的学生还礼,一定会宽容课上偶尔开小差的嘎小子,一定会在留作业的时候掂一掂分量。

于是,我在期望中真诚地对他们说:“老师,你们好!”

【知识点透视】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它好比人体的细胞,是文章(主要指文艺作品,也包括写实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景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的表达需要。其中“真实性”是前提,是关键。只有文章细节真实,才能使文章具有真实性。只有使文章具有了真实性,它才能打动读者,发挥其熏陶感染净化等功能。所以,新课标特别强调写作要“说真话,抒真情”。而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我们必须有敏锐的目光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就会真实传神。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其次,细节描写的目的要十分明确,即必须为刻画人物、发展情节、表现主题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活中的细节精心地筛选,才能确保文章中的细节具有典型性。只有典型化的细节,才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名家美文】

等一个电话(苏苏)

办公室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秒声。我在电脑前坐立不安,心里没着没落的,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在等一个电话。

想起女儿中午回家时满脸的委屈,不由得一阵内疚,不用说,今天的迟到一定挨批得不轻。早上一觉醒来时天已大亮,手忙脚乱梳洗一番便带女儿冲出家门。屋漏偏逢连夜雨,车刚驶出小区大门就熄火了,半天启动不了,这下我可慌了神,心虚地问女儿:“要不,你自己走去呀?”她懂事地点点头。看着女儿背着大书包慌张跑远的背影,心里有隐隐地不忍,走着去肯定要迟到了。

吃午饭时女儿郑重地提出自己骑车去上学,考虑再三,我同意了。饭后,她把小自行车骑到小区的修理铺里去修,调试刹车,整理支腿,又把轮胎充足了气。然后兴冲冲地走了。“要注意安全,靠右边骑,不要和别人争道,路上不要贪玩,到家打电话给我……”我扯着嗓子大声唠叨时,她已拐出了我的视线,远远飘过来一句:“妈妈,再见!”

看着这个弱弱小小曾经寸步不离的可人儿,终于可以不要我张着羽翼护送,第一次自己骑车上学了,心里除了高兴还有深深地不安。要知道从家到学校必须走过长长的两条路和三个红灯,途中还要拐两个弯。小区后面那条路的两边,每天早晚都有卖菜做生意的把摊子一直摆到路中央,机动车辆、行人杂乱无章地穿行其中,走走停停,险象环生。最让人担忧的是学校门口那段路,每当放学时间,人流如潮,车流如潮,大人呼,孩子应,嘈杂无比。虽然明白孩子迟早要放手要自己飞翔的道理,可做母亲的那颗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我不时心烦意乱地看看钟,都五点了,电话怎么还没来?路上不会出什么意外吧?昨天中午她骑车在小区里转,结果回来时手蹭破了,裤子也破了个大洞,说是被一辆突然拐弯的汽车挤的。还有那天和我一起去买菜,她居然骑到逆行道上……我的心一下子揪紧,被自己的想法吓一跳。

要不,是作业没做完被留下来了?女儿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贯任性妄为,经常拖拉作业。

也许是她又在路边看到挤在筐里叽叽喳喳待卖的小鸡崽,挪不动腿了?这两天她都在央求我买几只来喂养。每次看着她兴奋地说起某个街道溜达小狗,或谁家门口依偎着小猫时,眼里闪过的向往和热望,我也有过动摇,想想自己的懒散,又不忍看着一只只鲜活的生命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而从眼前消失,都断然拒绝。

也有可能她现在又蹲在哪丛花下,细心地捡起飘落在草丛中的花瓣。在春天公园灿若星辰的花树下,经常看到她惋惜地拾起一枝枝被人折断扔掉的花枝,走到公园的进口处,分送给游人,请大家入园后手下留情。

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行,得赶紧去找找。

飞快地收拾一下,抓起外套正准备出门,电话响了。女儿甜美悦耳的声音穿过空间悠扬起来:“妈妈,我到家啦!”兴奋中透着自豪。我一时无语凝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你真了不起!”

在人生的旅途中,孩子迟早都要走这样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我明白一直在等的不仅仅

是一个电话,而是一次成长的过程。

【阅读手记】

文章记叙了一位母亲等待女儿第一次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返家后一个报平安电话的过程。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凸现了女儿“任性妄为”、充满爱心的性格,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懂事,活泼可爱的天使形象。尤其是,作者在文中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逼真地展现了“我”在等待女儿电话时的心理,如:“我”“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不时心怀意乱

地看看钟”等处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我”焦躁、不安、担忧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下文女儿最终平安到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名家美文2】

二十年以后[美]欧?亨利

纽约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着街走着。一阵冷嗖嗖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十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昏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二十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光亮,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二十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混钱。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吉米约定:二十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不论我们发生什么情况,也不论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个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那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次是十点整在这儿分手的。”“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喽!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嗖嗖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店铺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

的男子大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喔,我已经设法获得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化,一般化。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的。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地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然而,二十年的时间有时候却可以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

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吉米

【阅读手记】

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结局出人意料,是欧?亨利作品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尽管本文的篇幅比较短小,这一特色也是十分鲜明的。不过,除此之外,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当,且为结局的戏剧性变化做了许多铺垫,使人读来并不感到突兀,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作者没有正面写鲍勃为什么会被通缉,但他那“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小巧玲珑的金表”,他“已经设法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的表白和他几次关于不得不“东奔西跑”的感叹,以及他右眼角附近的伤疤——那当然不会是二十年前就有的,使人不难从中窥见一斑。还有吉米离开鲍勃前“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的问话,不仅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而且突出了吉米作为一个警察的精明干练,真乃“一石二鸟”,堪称精妙之笔。

【佳作示例1】

老人的心事

我外公、外婆的生活似乎没有一般老人那种灰暗的色调。每天清晨,他们会结伴出去锻炼,然后回家做做家务、看看书。下午外公出去下棋,外婆则热衷于串门、打毛衣。吃过晚饭,他们又一起出去散步。生活谈不上丰富多彩,却也安闲自在,难怪他们的脸上总挂着笑容。

一次过节,外公和外婆特别高兴,一大早就开始忙,又买菜,又收拾家。我在旁边看着好笑,忍不住说了句风凉话:“又不是有客人,何必那么折腾?”

外婆笑着说:“过节了,大家又不常回来,难得团圆嘛!”

中午,舅舅一个人回来了。外婆问:“小倩和她妈妈呢?”

舅舅说:“今天下午厂里放电影,她们不来了。我也只是回来拿东西,吃过饭就走。”

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过了一会儿才喃喃地说:“不是说好下午一家人去翠湖吗?怎么又不去了?”

舅舅淡淡地说:“改天去吧,电影可是最后一场。”

妈妈在一旁说:“妈,我和小娟要去买东西……”

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什么?你们也不去?”她的眼神黯淡下去,隐隐透出失望,似乎一个美好的愿望被狠狠击碎了……很久,外婆默默地靠在沙发上,似乎倦得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说:“他们有他们的事,咱俩去不是挺好吗?”声音沙哑,语调凄凉,眼睛望着窗外,嘴里反复说着刚才说过的话,不像在安慰外婆,倒像在安慰他自己。

我想,他们一定谈了很多。妈妈和舅舅并没有注意这些,各自仍旧忙着自己的事。

中午吃饭时,外公和外婆没有说一句话,好像有着同样的心事和烦恼,往日的笑容消失了,眉梢上结着忧郁。

外公、外婆去翠湖了。我的心绪始终不能平静。他们表面愉快,内心却深藏着强烈的孤独。

他们多么希望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却很少能实现。而我们做晚辈的,有谁能真正理解老人的心事呢?

【评析】小作者以细心的观察解读了老人们渴望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心事。过节时,外公外婆特别高兴,做了精心准备。然而,儿子一人回家,还是刚回即要走,女儿也留不住。这一切,使文章有了波折。一扬一抑,再现了老人的失望,也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氛围。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能着力于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等,都突出表现每一次情节变化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不同变化,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此外,结尾处以反问收笔,令读者思索回味,发人深省。

第五篇:初中语文高分作文指导第三讲

结合课文教学谈作文的立意与选材

确立主题、选择材料是写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一、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什么叫主题?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资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文以意为主”,一篇文章的材料如何取舍,结构如何安排,语言如何遣用,表现手法如何选择,以至标题如何制定,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加以酌定。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

由于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在文章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写作时就要做到“意在笔先”,即在没有挥笔行文之前,先要确定好主题。

二、立意的要求

(一)要正确鲜明。正确是对立意的基本要求。所谓正确,是指所确立的主题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立意正确,文章就有价值;否则,文章就没价值。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我们所学的课文,或是通过描摹万物,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或是对人生的叙述,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或是赞扬母爱,激扬爱国之情;或是伦理、道德、情感等主题。朱自清的《背影》主题是通过父亲背影的描写,体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怀念父亲的主题。都德《最后一课》的主题是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表现了法国阿尔萨斯人在被分割的悲痛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鲁迅《故乡》则是我回故乡的见闻及闰土的变化,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及思想统治,进而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则是通过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表现了旧中国北京城市车夫的悲惨生活;王安石《伤仲永》的主题也是表现了一个人如果不注重后天的学习,即使是天赋也会成为平庸之人。正因为这些文章主题正确,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所以它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不事先立意,不确定有生命力的主题,甚至出现不正确的主题。如有学生写《我最敬佩的人》竟然是希特勒。

再如有同学写《难忘的一件事》??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乞丐的不满。

(二)要深刻、新颖。所谓深刻是指所确定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所谓新颖是指所确定的主题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给人以新的启示。深刻与新颖,二者关系密切。

要做到立意深刻,一是要掌握思想武器,独具慧眼,对事物观察得精细,能见人之所未

见;二是要善于思考,将问题想深想透。写叙事类文章,要认真思考,努力探究能反映人物和事件本质特征的闪光点,写议论文,要努力寻求问题的主要矛盾及要言处。例如《变色龙》这篇小说。再如《范进中举》。

初中生写作文很难做到深刻,但只要把握武器,认真思考,善于思考,文章的立意就会达到一定高度,主题也会相对深刻。

选材

选材就是为表现主题的需要所选择的材料。材料有主次、深浅、轻重、大小、精粗、文野、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根据文章的具体要求,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选取最合用的精当材料,才能把文章写好。一般地说,选择材料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一) 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无论写什么文章,都不能不顾主题和材料的关系,都不能离开主题的支配而去任意地、片面地选择材料。必须对与主题相应的材料做全面的把握,在主题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是选择材料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

选择材料主要目的是为了用精当的材料把主题表现得充分、突出、深刻,是为了使材料更好地为主题服务。因此,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主次和详略。凡是能够有力地表现、说明、烘托主题的材料,就要选用。而那些与主题无关,不能表现、说明、烘托特定主题的材料,就要坚决舍弃。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经验。

作文要根据自己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若写母爱主题,就应该选择母爱方面的材料。若表现母亲爱劳动的品质,就选择母亲勤劳的事;若表现同学刻苦学习的精神,就表现他学习的事;若表现同学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他刻苦学习的事就不写;若写初中生活二事,就既包括学习中的时也包括团结、友谊、宽容、竞争、成长等方面的材料。《我有一个“坏”妈妈》就要选择妈妈“坏”的材料:如何让你徒步上学;风雨中让你干一件事;代妈妈去超市购物不准坐车回来;妈妈去外婆家让你自己做饭;平时的衣服自己洗等等。写这些事情,充分表现了妈妈的“坏”,后来篇末写出妈妈的这些“坏”恰恰是好,它使自己受益匪浅。欲扬先抑,现出庐山真面目,原来妈妈的这种“坏”正是一种更深远永恒的爱。

若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中的小事就不可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了表现主题,这件小事也不可能真是毫无意义的小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为佳?应选择那些以小见大,透过小事折射时代风貌,展示人物内心,符合事物规律的事情。

(二)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所谓真实,就是说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还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这主要是指议论文、说明文而言。写记叙文本来就应该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但真实可靠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不变,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特别是文学作品,作者笔下的人物命运是则杂糅的人物。

材料真实并不是实事的翻版,而是要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将毛皮的东西去掉,留下最本质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东西。如《我怦然心动的时刻》一定要在捕捉到这一场面后加大铺叙描写渲染的力度去扩大化地写。还如《月是中秋明》。

写议论文更要遵循材料真实的原则,该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凭空臆造,议论文之所以有说服力,就在于事实坚实可信。

(二) 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就是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典型材料,可能是一个典型人物,一桩典型事件,一个典型场面,一个典型故事,也可能是人物的典型语言或典型动作。凡是典型材料,不论大小都具有普遍意义,用到文章中有助于使主题深化,使文章精粹有力,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善于写作的人,都很重视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根据表达情感、描写人物和景物的需要,去严格而巧妙地精选典型的材料。

例如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就是从千百个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中选取了三个典型材料,分别从英雄主义气概、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不同侧面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在写作中要视主题的需要注意精选典型材料。如写《在中成长》,所填内容一定要有适合补填内容的典型材料。例一次挫折,一场困难的磨砺,一次社会责任,一次误解的消除??再如写母爱的文章。

(四)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就是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具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材料。“文章最忌百家衣”,选择材料贵在新颖。所谓新,不外是指新发现,新产生,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别人都写老掉牙的材料,你却写了新发生的材料;别人都说“雪,我爱你”,你却写“雪,我恨你”;别人都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你却说“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也无须一定要逆耳”。这种逆向思维只要理论得合理,述说得合辙,也往往能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是指了解得最清楚和感受最深刻的材料。选择熟悉的材料就能找到最佳

的反映角度,写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出别人看不见、想不到、没有体会到的东西。这样文章才能显出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且深刻动人。

【写作训练】

一、培养立意的能力是学好写作的重要一环。请根据下面两组材料,各确定一个最佳的主题并说明其原因。

(一)人们喜爱绿树,因为绿树使大地充满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然而,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深扎根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曾做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5公斤之多。

(二)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中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声称:“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的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师。”

二、从事物的相互联系说,不同事物可以显示相同的意义。请认真分析下面两组材料,从相同的角度归纳出一个主题,写出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三、下面两题,任选作一个

(一)写一个熟悉而有意义的小故事,题目自拟。

(二)以《我逐渐了解了他(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

1.根据掌握的材料提炼主题。

2.再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严格挑选材料。

3.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

4.恰当地运用一些人物描写手法。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