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精选多篇)

来源:范文范 1.97W

第一篇: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精选多篇)

文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园信息化发展新路,花钱虽

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以实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年该校进行示范高中评估,按照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60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64座的微机室、一个30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建设投入上,该校十分慎重,先后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必须超前规划,但决不超前投资,能省则省,突出利用好网络免费资源和本校信息技术优势。如校园网建设,一般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在十万元以上,而该校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己规划、自己实施,前后花费不到两万元;加之,免费qq群的使用,学校的网络办公系统投入小,见效快,形成了规模,且效能达到最大化。

(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教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教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1200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实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45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

(三)注重以管理促效能。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出效能的途径。一是实行网上办公制度。该校2014年建设校园网,2014年建立了网络联系工作制度。特别是“二中班子”群和“**二中”群的建立,形成了信息发布、政策知晓的快通道,学校的常规工作分类型在两个群上发布,并在群上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学校的有关文件,随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校积极自主开发考试管理、成绩分析、评价等系统,颠覆了传统试卷批阅及纸质成绩发布方式,全部在网上进行,从而使教职工从大量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进行钻研。二是网上监管制度。校园网及qq群使用必须置于校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的监督下,实行实名上网,开通网络禁言功能,防止网络上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行为。同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开除。

二、实现效益

(一)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文印费的节约。无纸化办公方式的确立,除有些必须要上报的文件外,该校每年可以节约支出4万多元。二是网络技术节省了考察费用。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外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每年可节省相应开支4万余元。三是节省了通信资费。该校各项通知利用短信平台来传送,qq群更是免费信息,每年可节约费用5000元左右。四是促进了学校的债务消化。该校的债务在2014年曾高达2014多万元,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实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债务消化步入良性轨道,到2014年底仅剩不到400万元。(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该校的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两项课题研究荣获全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环节中的应用》等已通过国家级课题审批。(三)提高了管理水平。网上签到、交流、开会等广为应用,无纸化办公在全校教职工中达成共识,形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办公

模式,提高了管理绩效。(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该校原是一所“老大难”学校,基础较弱。信息化的实施,该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短短几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学校、全省物理课件制作中心,并顺利通过省、市示范高中评估,学校声誉逐年好转,学校生源逐年提高,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三、几点启示

**二

中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全县的信息化工作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保持积极的态度。社会发展正步入信息化时代,但信息化建设又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门槛,导致在地区间、城乡间发展极不平衡。身处国家级贫困县,**二中经济条件并不算好。然而,他们在信息化大潮中采取正确态度,不等不靠,积极面对,积极融入,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当今社会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网络和信息化。二是具备务实的作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他们提出了要超前规划,但不超前投资,在投入上不贪大求洋,不超前购置,始终贯彻了“实际需要”原则,把宝贵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三是必须探索创新的办法。在发展中地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参考。但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相伴生的。县二中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创新为先,靠创新求突破,在投入机制、网络管理应用、技术保障上,结合实际找到了解决诸多问题的有效办法,利用信息化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来源于本站,欢迎阅读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第二篇: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文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园信息化发展新路,花钱虽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以实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年该校进行示范高中评估,按照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60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64座的微机室、一个30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建设投入上,该校十分慎重,先后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必须超前规划,但决不超前投资,能省则省,突出利用好网络免费资源和本校信息技术优势。如校园网建设,一般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在十万元以上,而该校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己规划、自己实施,前后花费不到两万元;加之,免费qq群的使用,学校的网络办公系统投入小,见效快,形成了规模,且效能达到最大化。

(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教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教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1200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实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45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

(三)注重以管理促效能。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出效能的途径。一是实行网上办公制度。该校2014年建设校园网,2014年建立了网络联系工作制度。特别是“二中班子”群和“**二中”群的建立,形成了信息发布、政策知晓的快通道,学校的常规工作分类型在两个群上发布,并在群上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学校的有关文件,随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校积极自主开发考试管理、成绩分析、评价等系统,颠覆了传统试卷批阅及纸质成绩发布方式,全部在网上进行,从而使教职工从大量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进行钻研。二是网上监管制度。校园网及qq群使用必须置于校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的监督下,实行实名上网,开通网络禁言功能,防止网络上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行为。同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开除。

二、实现效益

(一)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文印费的节约。无纸化办公方式的确立,除有些必须要上报的文件外,该校每年可以节约支出4万多元。二是网络技术节省了考察费用。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外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每年可节省(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相应开支4万余元。三是节省了通信资费。该校各项通知利用短信平台来传送,qq群更是免费信息,每年可节约费用5000元左右。四是促进了学校的债务消化。该校的债务在2014年曾高达2014多万元,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实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债务消化步入良性轨道,到2014年底仅剩不到400万元。(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该校的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两项课题研究荣获全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环节中的应用》等已通过国家级课题审批。(三)提高了管理水平。网上签到、交流、开会等广为应用,无纸化办公在全校教职工中达成共识,形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办

第三篇: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文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

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校园信息化发展新路,花钱虽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以实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年该校进行示范高中评估,按照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60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64座的微机室、一个30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软件建设投入上,该校十分慎重,先后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必须超前规划,但决不超前投资,能省则省,突出利用好网络免费资源和本校信息技术优势。如校园网建设,一般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在十万元以上,而该校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己规划、自己实施,前后花费不到两万元;加之,免费qq群的使用,学校的网络办公系统投入小,见效快,形成了规模,且效能达到最大化。

(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教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教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1200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实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45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

(三)注重以管理促效能。先后出台了多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管理出效能的途径。一是实行网上办公制度。该校2014年建设校园网,2014年建立了网络联系制度。特别是“二中班子”群和“**二中”群的建立,形成了信息发布、政策知晓的快通道,学校的常规分类型在两个群上发布,并在群上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学校的有关文件,随时了解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该校积极自主开发考试管理、成绩分析、评价等系统,颠覆了传统试卷批阅及纸质成绩发布方式,全部在网上进行,从而使教职工从大量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进行钻研。二是网上监管制度。校园网及qq群使用必须置于校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的监督下,实行实名上网,开通网络禁言功能,防止网络上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行为。同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违者给予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开除。

二、实现效益

(一)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文印费的节约。无纸化办公方式的确立,除有些必须要上报的文件外,该校每年可以节约支出4万多元。二是网络技术节省了考察费用。很多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外界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每年可节省相应开支4万余元。三是节省了通信资费。该校各项通知利用短信平台来传送,qq群更是免费信息,每年可节约费用5000元左右。四是促进了学校的债务消化。该校的债务在2014年曾高达2014多万元,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实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债务消化步入良性轨道,到2014年底仅剩不到400万元。(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该校的教学内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两项课题研究荣获全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各环节中的应用》等已通过国家级课题审批。(三)提高了管理水平。网上签到、交流、开会等广为应用,无纸化办公在全校教职工中达成共识,形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办

公模式,提高了管理绩效。(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该校原是一所“老大难”学校,基础较弱。信息化的实施,该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短短几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学校、全省物理课件制作中心,并顺利通过省、市示范高中评估,学校声誉逐年好转,学校生源逐年提高,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三、几点启示

**二中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全县的信息化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保持积极的态度。社会发展正步入信息化时代,但信息化建设又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门槛,导致在地区间、城乡间发展极不平衡。身处国家级贫困县,**二中经济条件并不算好。然而,他们在信息化大潮中采取正确态度,不等不靠,积极面对,积极融入,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当今社会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网络和信息化。二是具备务实的作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他们提出了要超前规划,但不超前投资,在投入上不贪大求洋,不超前购置,始终贯彻了“实际需要”原则,把宝贵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三是必须探索创新的办法。在发展中地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参考。但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相伴生的。县二中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创新为先,靠创新求突破,在投入机制、网络管理应用、技术保障上,结合实际找到了解决诸多问题的有效办法,利用信息化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kck

公模式,提高了管理绩效。(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该校原是一所“老大难”学校,基础较弱。信息化的实施,该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短短几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学校、全省物理课件制作中心,并顺利通过省、市示范高中评估,学校声誉逐年好转,学校生源逐年提高,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三、几点启示

**二中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全县的信息化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保持积极的态度。社会发展正步入信息化时代,但信息化建设又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门槛,导致在地区间、城乡间发展极不平衡。身处国家级贫困县,**二中经济条件并不算好。然而,他们在信息化大潮中采取正确态度,不等不靠,积极面对,积极融入,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当今社会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网络和信息化。二是具备务实的作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他们提出了要超前规划,但不超前投资,在投入上不贪大求洋,不超前购置,始终贯彻了“实际需要”原则,把宝贵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三是必须探索创新的办法。在发展中地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参考。但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相伴生的。县二中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创新为先,靠创新求突破,在投入机制、网络管理应用、技术保障上,结合实际找到了解决诸多问题的有效办法,利用信息化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kck

第四篇: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迅速而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式。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而且也不断的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就我们消防工作来说,消防信息化对实现消防业务办公自动化和消防业务信息共享及其综合利用、建立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消防部队预防和扑救火灾以及处置其他灾害事故的实战能力、优化消防业务工作流程、实现消防业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消防的信息化建设是利用先进可靠、实用有效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对消防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和挖掘,以实现消防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高程度、高效率、高效益的共享与共用的过程。它的范畴涵盖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又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头。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上个世纪最重伟大发明成就之一,也是21世纪产业的“领头羊”之一。当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具有强大通信与信息交换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世界计算机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而且,计算机网络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如网上购物,网上就医,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开会,网上聊天,网上……这些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方式。同样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对消防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它改变了传统的办公(监督管理)方式和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火灾报警方式和接警处理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计算机网络报警系统,扩大消防设施的社会覆盖率,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计算机网络消防宣传站点,促进消防宣传的社会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计算机网络消防教育站,促进消防教育的社会化。

在古代社会,火灾被称为“走水”,由于当时的通讯手段极为落后,所以报警主要都是采用人工简单传递的方式。当发生火灾时,担任夜间巡逻的官兵或吏夫一般都用敲梆子、大声呼喊、敲锣、摇铃等方式向人们报警。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通讯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火灾报警有了便捷的工具。特别是随着电话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火灾报警电话也从人工转接发展到自动拨号报警。然而到了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因特网”的普及,衡量一个城市消防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落后的人工火灾报警程度转变成为火灾报警的自动化程度。目前我国大多城市采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是:在建筑物内按探测器探测的面积进行设置并安装光电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当被保护的区域内产生一定量的烟雾或火焰温度达到或超过探测器的报警范围,探测器便能向控制器发出电子信号。而当控制中心接到信号后即通知离火场最近的消防保安人员去确认火灾后再实施报警,以避免自动探测器可能的误报所造成的后果。在经值班人员确认后,除打“1l9”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警外,还应及时启动相关消防设施投入自救。显然这一火灾报警方式已经开始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运用计算机网络报火警,也就是“火警上网”,即每一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单元内火灾发生的信息,通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将火灾报警信息传输至城市“1l9消防指挥中心”及相关的机构与部门,由此组成一个城市火灾报警网络,有效提高火灾报警的反应能力。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火灾报警,具有速度快,可靠性强,节约投资等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全社会、全方位火灾报警信息的自动化覆盖,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火灾报警自动化。同时,火灾报警一旦上网,通过信息共享与联动机制,相关的水、电、煤气、通信、医疗救护、人防化救、交通运输等部门也将很容易地联为一体,以便配合灭火救援。

现如今,“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句口号的提出,又为我们的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做好各类险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做好的是消防的宣传以及教育工作。那就必须将我们的消防宣传工作与教育工作做的与社会更为贴近。也就是说,我们得将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

消防宣传社会化主要就体现在从个体消防宣传意识到群体意识的转化过程上。早在建国初期,消防宣传只是以简单的宣传口号、标语等为形式,宣传的内容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宣传的目的就是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侧重在“防”上做文章。到了六七十年代,逐渐出现了电视媒体消防宣传。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广泛运用,消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重视。消防宣传作为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方法及形式上亦不断丰富,依靠的主要宣传媒体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群众性消防宣传活动不断增多,宣传内容趋向多样化,既有“防”又有“消”,既贴近客观实际又贴近百姓生活。故消防宣传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然而在我们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商人借消防宣传进行投机从而出现了消防宣传商业化的不良倾向,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再如,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缺乏消防宣传意识,认为其可有可无,即使是宣传也只要做些表面文章,要个场地,发发宣传单,放放广播,宣传车绕城转转就足够了。所以社会上也流传这样一句话:“消防年年搞宣传,总是老调又重弹。”此外,我们由于消防部门本身的特点所限,我们的消防人员较少,消防宣传资金不足,使得消防宣传缺乏了足够的物质基础。于是在实际宣传工作中出现了形式单调陈旧、仅局限于几个老样式,缺乏创新精神,群众对此不感兴趣等现象。甚至有些宣传活动目的性不强,一群人围着看,却不知何为;有的只注重正面典型的宣传报道,忽略暴露和解剖反面典型,弘扬成绩的多,暴露问题的少,消防宣传缺乏力度。

但是,在计算机技术逐渐普及并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也走进了各个家庭,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同时也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更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借助“因特网”的便利优势,我们不仅可以建立起消防宣传站,把消防宣传活动以电子工艺广告的形式送进各家。这样,既可发动广大公民共同参与,增强群众的积极性,又可通过互动等方式实现宣传的科学化、立体化,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大众心理,采取多种形式相融合的手段,使消防宣传升华到一种高级的综合形式。

而消防教育与消防宣传有所不同。消防是一门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多元综合性边缘学科。我国的消防教育体系主要采用的是军人和准军人培训教育模式。这是针对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员而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需要不断改善自身生活的环境,提高生命的价值,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火灾因素相对增多,现代火灾对人身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危害越来越大。又由于火的偶发性,社会每个层面都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像一些酒店、饭店、歌舞厅、商场普遍存在着消防道路不畅通、使用可燃材料装饰装修、无安全疏散标志等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单靠公安消防部门自身有限的警力来解决日常生活的火灾等消防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全体公民都具备了消防知识,掌握了消防技能那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注重消防,从源头抓起,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将会降低,即使发生火灾,也能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那么财产乃至生命等的损失也将会大大的减少。而要使全体公民在火灾面前懂得灭火常识和逃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懂得防火知识,消防教育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消防教育网,把防火、灭火、逃生的知识与技能传播到群众中去。借助网络,各企业单位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员工进行消防教育,而不再像过去需委托消防部门派出专门人员以讲座或表演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消防教育更便利也更有效。此外还可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相结合做到从娃娃抓起,强化他们的消防安全教育。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同时也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教育效果。如,在网上模拟火场逃生自救和家庭厨房火灾扑救等活动,那么大多数人都可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像传统的必须由专门人员在特定的场地组织少数几个人参加。由此可见,教育的效果的到了提高,参与的人数得到了增加,整个消防教育也向社会化更迈进了一步。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稳步推进,消防工作所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越来越复杂,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以,我们要更好的掌握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网络这一科学、有效、便捷的途径,来加强消防工作,更好更快的推进消防工作向社会化进程,实现消防部队建设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富拉尔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来源:好范文 )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