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调研报告多篇

来源:范文范 2.75W

改造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对于加快xxxx苏区振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现状,推进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笔者以xx为样本点,对该镇在农村土坯房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xx土坯房现状

xx有3423户农村家庭居住在土坯房中,占全镇农村总户数的50.5%。许多房屋建筑年代久远(全镇的土坯房有40%建于建国前或建国初),且疏于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户的住房因选址不当,或环境变迁,易受滑坡、水灾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受到威胁。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广大干部创新措施、扎实推进,取得危旧土坯房改造初步成果,然而在推进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并需要着力解决。

1.群众改造危旧土坯房经济压力大。一是自筹困难。农村经济发展不足,收入来源单一,经济能力有限,xxxx年xx农村人均纯收入仅3388元,但现在建房成本高,在农村修建一套房屋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万元以上,自筹资金有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镇住房困难、住房危旧的对象中,有86%是农村低保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要完全靠自身的能力解决住房问题更加力不从心。二是政府投资有限。此次用于危旧土坯房改造扶持资金,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享受1.5万的补助资金,与群众的期盼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造热情。三是社会筹资有限。即使采取社会募捐、企业援建、个人捐助等措施,也是杯水车薪、推进较慢。

2.群众顾虑多。虽然绝大多数群众能够主动配合、积极支持,但部分群众仍在等待观望,心态较为复杂,顾虑较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争”,搬迁改造涉及土地置换,涉及村组之间利益,一些村组和群众争补偿、争利益,致使改造成本上升;二是“恋”,部分年长者依恋故土、依恋故业、不愿舍弃,导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即便新房入住,也不愿拆除旧屋,致使隐患仍存;三是“忧”,忧政策会变,忧先改造吃亏,忧经济发展无门,忧搬迁后生活不便,致使维持现状,速度放缓;四是“等”,一些群众虽急盼改造,但又等待观望、等优惠政策、等政府援助,不早作打算、早作准备、早日改造。

三、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做好功夫,下大力气,创新举措,把群众所急、群众所盼的民心工程办好。

1、统一思想,全面动员。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德政。在改造过程中,要采取不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段的农户,要结合“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耐心细致,面对面地做好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自愿参与改造工作。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危旧土坯房改造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日程,成立由各级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乡(镇)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广大群众全力支持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能分工,县国土部门依照向城镇、中心村、聚居点相对集中的要求,做好全县统一建房土地规划;县规划建设部门制定建房方案,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建房质量监督,并减免改造的相关规费;县民政部门对低保户的建房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残联对残疾户的改造工作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审计部门对改造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县纪检、县监察部门对改造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其余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加强对改造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3、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涉及面广,点多而分散,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四个结合: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洗脚”进城落户相结合,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同步实施改造区的教育、卫生、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要深入调研,认真摸底,征询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科学选择集中安置点,真正使安置点便民、利民、惠民,增强规划的实用性、可行性。以xx为例,地域辽阔、地貌复杂,考虑到群众生产生活,至少应选择来龙村、水口村、木金村等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房屋可参照县里关于新户型建设的办法,按照建房面积,由群众根据住房需求和个人资金能力进行选择。

4、整合资金,项目捆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需求量大,一要靠政策扶持;二要靠群众自筹;三要靠财政支持。一方面,在资金筹措上,可考虑采取“四个一块”的方式:即由扶贫、支农等资金捆绑集中一块;由财政资金预算一块;由驻村结对帮扶一块;由农户通过自我积累、小额借贷等途径自筹一块。另一方面,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涉及农户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等各个方面,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单靠一个乡(镇)或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必须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整合项目,捆绑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建、国土等职能部门作用,综合运用生态移民、扶贫搬迁等政策,统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缓解资金压力。对改造房屋,原则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建设,对集中安置点要按照“乡(镇)统一规划,村级组织实施,群众参与监督”的思路,并尽可能地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最大可能减轻农民负担。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抓好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公平、全民健康、群众安居、道路畅通、文体普及等“八大工程”。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扶贫开发政策,构筑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第2篇】我省山垅田低产改造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我省山垅田生产现状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山垅田粮食生产概况

(二)山垅田基础设施现状

我省山垅田主要分布在南平、_____、龙岩、漳州等内陆山区,处于山垅谷地和山障坡麓地带,水源充足,水耕历史悠久,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充裕,潜在肥力较好,但其地势多处于低洼,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之地,造成农田水位偏高。水位多在30厘米以上,甚至溢出地面而终年渍水,长期排水不畅,土体长期处于浸水饱和状态。土壤长期被冷锈水体浸泡后,导致土体的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效养分难以释放,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致使单位产量不能提高。由于多年来山垅田投入的基本建设费用少,其基本设施仍维持在70年代水平,田间渠系不尽完善,灌水排水以土渠土沟为主,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地表水,土壤渍水,地下水(三水)难以排放,冷、烂、毒、锈(四害)现象普遍。耕地长久偏用化肥,致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潜在肥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通往山垅田的机耕道路年久失修,有的根本没有建设机耕道路。被抛荒、撂荒的山垅田人行道路,人走少了,路面也就消失了,造成农民前往耕作十分不便。

(三)山垅田自然气候特点

(四)自然灾害情况

山垅田自然灾害有旱、涝、风、寒、雹等,其中干旱和洪涝灾害尤为突出。过去造林大多采取山体森林全部砍伐,然后炼(烧)山营造松杉林。这种造林方法致使山地林像结构不合理,生态链遭到严重破坏。这种山体生态状况,导致山体固土储水能力大大下降,一旦遇上台风强对流天气和梅雨季节的强降雨,不少山垅田就要遭受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山洪暴发的崩岗危害;这种山地生态链,大雨时无力储水,大量流失,致使山障湿地消失,地下水减少,泉水消减,自然循环水系失衡,旱情逐年严重。旱情以夏旱为重,秋冬旱情次之。

(五)缺乏资金和新技术的支撑

目前,山垅田低产改造缺乏资金投入,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占全省农田面积1/3的山垅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九五”以来,新项目技术推广大多落户在交通便利的洋面田上,大面积的山垅田错过了发展机遇。山垅田没有项目和新技术的带动,相应也得不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技术专业人员也没机会进入山垅田开展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为此,造成山垅田产量长期处于极低状态,收入不抵成本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有的农户干脆只种不收,大大地削弱了农民耕种山垅田的积极性。

二、关于山垅田低产改造的对策与建议

(一)省委、省政府应把山垅田低产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根据世界性粮食危机形势,我们应站在维护老百姓“米袋子”安全和国家安全高度,树立“粮囤于库,不如粮囤于田”的新观念,把山垅田低产改造作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事务工作来抓。召集农业、畜牧、水产、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分管领导专题研究山垅田改造提高和发展对策。确定由省委农办、省农业厅负责成立山垅田改造发展项目领导小组,确立由省农业经济技术中心和市县农业局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各级政府要引导农民群众认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大意义。同时成立研究机构,对山垅田实事求是地作一次重新调查与统计,模清实情,拒绝瞒报虚报,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不同区域的低产和荒芜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提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粮食体制改革决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山垅田保护和利用的创新体制和有关法规政策,调动农民种植山垅田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增产增收。

(二)争取政策法规支撑和拓宽筹措资金渠道

【第3篇】城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建设单位参与危改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多数危旧小区原先建筑密度高、户均居住面积小、每户人口多、房屋产权复杂,住户、产权人以及产权单位对安置补偿的要求不尽统一,违章建筑和搭盖很难按照现行规定无偿拆除,安置补偿矛盾非常突出。由于开发建设单位和被拆迁方的利益难以取得一致,拆迁阻力较大,势必加大危改成本、延长改造周期。三是拆迁与土地审批手续在办理程序上存在相互制肘问题,一些已落实开发建设单位的项目因拆迁问题处于停滞状态。

(五)用地问题

一是有的危旧小区内夹杂已经撤队转户的零星土地,按照现行政策规定需要报批征用,使得项目不能及时动工。二是对于原地安置项目,存在着用地范围内出让与划拨土地的分割问题。三是对被拆迁户原房屋性质为商品住房的,在安置时按照划拨用地安置,不尽合理,极易引发矛盾。

三、几点建议

近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危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危旧小区改造问题;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危旧小区改造基本结束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危旧小区现场实地考察调研,有关领导率队赴沈阳、抚顺、长春、成都等地考察危改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四个城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危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各区政府对辖区内危旧小区进行了新一轮调查摸底,市规划部门编制了专项概念性规划,市建委完成了对全市危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整合、打捆、经济分析及异地安置点选择等工作;市建委代拟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危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危改专题会议原则同意,修改完善后将予以实施。即将实施的《意见》,对危旧小区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六个统一”的具体做法,对实施主体、责任主体、资金筹措、安置用地保障、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等重要问题予以明确;《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计划安排,明确了操作程序、安置用房建设标准及资金筹措方式等。较之以往的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更全面、更有针对性且具有操作性,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市的危旧小区改造。为使我市的危改政策更加合理完善,更有力地推动危改工作,调研组经过讨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尽快完善城市拆迁安置政策法规。拆迁安置是危改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了切实维护被拆迁群众利益、操作中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坚持依法行政、多方面加强拆迁安置监管工作,建议尽快出台《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土地转拍卖管理办法》、《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房屋拆迁纠纷仲裁程序》、《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拆迁安置方案听证程序》、《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拆迁房屋评估办法》、《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等地方性政策法规,以配合《意见》和《实施方案》更好更快地推动全市的危改工作。建议在瑶海区和庐阳区先行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再全市推广。

2、切实保证危改政策的统一和连续。已落实在建的27个危改项目作为我市危改工作的一部分,市里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推动项目尽快建成;市里承诺的优惠政策,应加大落实力度。凡政府部门直接推动、参与操作的危改项目,应注重与《意见》和《实施方案》规定政策的衔接和统一,否则不利于危改工作的推进,很难说服被拆迁群众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动迁。与危改小区联为一体,且有条件实行一并改造的“城中村”,可纳入危改工作计划,按照统一政策实施改造。

3、危改拆迁安置方式以异地安置和货币化补偿为主,辅以原地安置。一是实行异地安置可适当加大安置系数。为鼓励被拆迁群众选择异地安置,可适当加大拆迁异地安置系数。有关部门在群众中深入调研之后,认真加以测算,根据不同区域提出相应安置系数,对被拆迁群众应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让被拆迁群众感到选择异地安置在经济上更合算。二是实行货币化补偿可按照评估价标准。如拆迁户不愿意到安置点,则由相关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对拆迁户的合法房屋进行评估,评估价参照同等地区的商品房(或二手房价格),按评估价向拆迁户支付货币补偿款,拆迁户自行购房。三是在尊重多数群众意愿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也可对有条件的危改小区实行原地安置。

4、危改拆迁安置应更注重户均最小保障面积。目前我市国有土地私房拆迁安置实行“拆一还一”和人均最低保障面积(15㎡)政策。在实际拆迁中,不少拆迁户挂户人口过多,存在明显弊端。实行户均最低保障面积政策,将有利于解决困扰拆迁的人口难题。如拆迁户常住人口确实过多,可单独张榜公示,经确认无误,作为例外参照人均最低保障面积进行安置(或参照人均最低保障面积进行计算,超出户均最低保障面积部分执行廉租房政策)。

5、异地安置小区要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要加快编制统一异地安置小区的详细规划,对小区建筑布局、建筑容积率、市政配套方案、交通组织、生活配套设施、绿化建设、中小学分布、产业设施布局等制定详细规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既广泛征求意见,又广为宣传危改工作。在实际建设中,不仅要提供质量优于商品房的拆迁安置房,还要高标准完善统一安置小区的市政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以及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完善周边产业设施、解决好交通问题,吸引被拆迁群众选择异地安置、安心异地安置,使被拆迁群众真正享受到异地安置在工作、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的便利。

【第4篇】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的危房改造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是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农村困难家庭住者有其居的德政措施,更是确保困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了解全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3月份以来,黄平县审计局对11个乡镇政府开展了2022年危房改造资金专项审计,通过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对农村危旧房改造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对此项工作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一、黄平县农村危房改造基本现状

2022年黔东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达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500户,其中:五保户一级危房12户,低保户共900户(一级100户、二级420户、三级380户),困难户共3,564户(一级400户、二级796户、三级2,368户),一般户24户。

由于黄平历史、地理等原因致使黄平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危房改造数量较多,且位置较为分散,危改对象经济实力薄弱,危房改造工作开展难度大。

二、黄平县农村危房改造成效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农村人居条件。农村危旧房数量逐步消减,困难群体人居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农村面貌有所改善。危旧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三是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让农村困难群体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了农村困难群体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危旧房改造是一项动态工程,通过长期的持续努力,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已初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与生态宜居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危房改造资金支出进度不按危房改造工程完成进度发放(兑现),存在资金缺口。中央及州级财政2022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尚欠到位资金共计106.9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应为1,145.9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84.09万元,尚欠61.87万元(未兑现给危改户);州级补助资金应为45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04.96万元,尚欠45.04万元。

2.县财政困难没有及时配套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截止2022年12月31日,2022年度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改造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全县11个乡镇仅发放(兑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311.52万元,截止2022年3月25日发放(兑现)3,266.80万元, 为拨给全县11个乡镇危改资金3,334.09万元的97.98%。

3.操作程序有待规范。操作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危房鉴定难以实施,危房鉴定由专业部门承担,鉴定费用较高,困难群众无力承担;二是危房改造名额多由各村根据本村实际上报,一些地方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一些村干部工作程序不到位,公开性、民主性体现不够充分,甚至造成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三是农村危房统计普查过程中,深入程度不够,存在误报、漏报的情况,缺乏动态信息采集机制,使建设部门掌握的数据实际数有偏差。

4.技术服务严重缺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尚未建立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管机制,仍处于群众自发和无序管理状态。一是改造户多为自主聘请社会工匠实施改造,改造过程中存在人工、建材等浪费现象,给困难群体造成损失。二是在危旧房改造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中缺乏技术指导,一些完成改造的新房存在技术缺陷和安全隐患。三是缺乏政策引导,群众对农村危房改造这项惠民政策知晓度不高,理解存在偏差。

5.存在建房就补盲目攀比现象。在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对自家住宅大肆扩建、增建,意借危房改造的机会为自身谋利益,群众盲目攀比,建筑面积和总造价超出标准,易出现因建返贫的现象。如:重安镇有2户农户自身经济条件较好,而列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分别按困难户一级、困难户二级补助标准进行补助,但其危房改建新房的造价分别为40.00万元、60.00万元。

三、关于对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政策调整、政策引导。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减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的压力。县财政部门应严格执行《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及时拨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同时建议改变资金管理模式,明确责任,根据经济实力情况确定分担比例,拨付模式由分类分次拨付变更为验收合格后通过银行账户直接拨付救助对象。

2.强化服务、分类指导。各乡镇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指导及验收办法,按照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建房责任制、验收责任制及验房备案制度;推行全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选址、施工等关键环节质量关。在旧危房改造过程中,应建立组织,落实专人,对所在的危旧房改造工作进行全程的巡查监督。规划建设部门应落实好项目实施监督、验收等工作,同时要强化对社会工匠使用技术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国土部门应做好土地巡查,督促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民政部门要做好对困难家庭、低保家庭的资格核查工作等。村两委干部要强化政策引导、宣传,帮助解决农民建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手段,建立起政府、企业、银行、社会多渠道融资的有效平台,为危房改造项目的启动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3.加强宣传、规范操作。注重多形式多渠道向群众讲政策、讲规划、算造价,做到政策规定、补助对象、补助标准三公开,让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基本政策,消除依赖心理。务求评审制度公开透明,采取农户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县级核准、上级备案的程序,合理确定改造对象,保证评审过程公开透明,杜绝优亲厚友现象,使危改工作得到群众公认。对危改资金发现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做到宽严适度。对于在危改资金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财政、纪检等部门通报,并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督促乡村两级迅速整改存在的问题。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侵吞和挪用危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

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范文二:

镇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切实实现危房改造解决困难住有所居的目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_____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镇党委政府本着从根本上逐步消除困难群众住房破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决心,高度重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努力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成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安排对全镇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情况进行了认真排查、摸底,有重点地列入改造计划,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村两委亲自抓的工作方法,主动协调,解决难题,督查进度,确保了农村困难群众危土房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

2022年原城关镇、城郊乡、附城乡危房改造中共重建45户,修缮27户,发放改造资金共58.5万元;2022年原城关镇、城郊乡、附城乡危房改造中共重建97 户,修缮21户,发放改造资金共118万元;2022年原城关镇、城郊乡、附城乡危房改造中共重建60户,修缮65户,发放改造资金共92.5万元;2022年卢阳镇危房改造中重建281户,修缮139户,发放改造资金共336万元。自2022年实施危房改造以来,我镇累积实施危房改造756户,其中重建483户,修缮273户,累积发放改造资金605万元。

二、具体工作举措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危房改造既是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状况的一项安居工程,也是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关爱弱势群体的民心工程,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为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卢阳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袁辉茂同志任组长,镇工会主席曹海波同志任副组长,民政办人员和各驻村干部以及村主干为成员,共同做好危房改造工作。镇里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村主干会、镇干部职工会议,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研究安排部署危房改造工作,按照《卢阳镇2022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危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强化措施,明确责任。一是核实到位。按照调查摸底情况,经过党政联席会议将危房改造工程任务进行细化,确定人员后,xx县民政局、危房改造办同志逐户走访,最后敲定危房改造对象。并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在全镇各村进行公示,由于工作过细,公示结果均无异议。二是责任到位。危房改造对象确定之后,我们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建房户包落实。由镇政府与村签定责任状,明确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专门各村危房改造工作。与危房改造户签定《农村危房改造协议书》,明确改造、重建的标准,并要求按照标准建设。三是督促到位。镇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每周进行一次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向主要领导汇报,并督促各村抓紧抓落实。四是资金到位。为确保危改工作顺利进行,镇危改领导小组及时提供各建房户粮补存折将上级补助资金及时足额补偿到位。

3.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在推进改造过程中,我们按照卢阳镇危土房改造总体规划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高质量建设。一是组织调查摸底。认真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状况调查摸底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建立危房档案资料,家庭成员、居住情况、收入情况、贫困原因等情况做到清清楚楚。二是制定改造计划。危房改造工作与我镇五保集中供养、地质灾害、新农村建设、水库移民搬迁、火灾户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行分批改造。三是坚持求实效。根据村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旅游大镇计划及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镇村干部积极主动,帮忙联系工程队、建筑材料、搞工程预算等。同时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动亲戚朋友出钱出力,亲帮亲、邻帮邻,共同帮扶,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通过镇村的共同努力,为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无房户、特困户解决了住房困难,群众满意率达100%,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与拥护。

4.严明制度,规范操作。农村危房改造是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操作实施必须合乎民意、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此,我们重点在改造对象上规范程序,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对象确定上,由村上报调查核实的情况,由镇下达改造计划,然后分村进行公示,公示7天后,群众无异议的,镇危改办在镇政务公开栏上再公示7天未收到任何反映后上报审批,确保了危房改造的对象真正落实到需要改造的群众身上。以政府补助为辅,农户自筹为主的方针,深入到各村,掌握实际,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改造工程任务。加强施工监督,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按照工期要求,组织人员进行验收,确保改造工程按质按期完成。

在改造工作中,改造对象分布在34个村(居)社区,截止11月15日,今年所分配的420户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工,预计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其中加固完工的有139户(入住139户),重建完成主体的281户(入住200户),下一步镇危房改造办将按照实施方案严格审核。截止目前统建户一卡通已将收集完毕,一户一档全部建立,现正在检查和完善中。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危改对象部分是低保、贫困、残疾户,经济实力薄弱,自筹资金困难很大,无能力建房。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项目投入单一。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上级财力有限,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2.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集中建房危改点的水、电、路、广播电视、农村消防、群众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因投入不足而跟不上发展需要;

3.按照全县的总体规划,在城区23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居民不得建房,旧房拆除后不得重建。我镇合并后大多数村都在规划区内,在这些村里还有不少的群众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中,存在安全隐患;

4.由于我镇是由原城关镇、城郊乡、附城乡合并,因此农村危房改造数量较多,镇级财政配套压力大;

四、建议和意见

根据近几年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结合我镇具体实际,现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下年度下达指标时下达危房改造资金总数额,不下达户数;

2.建议上级部门多分配资金,让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无房户、特困户和残疾人等无能力建房的农户能够修建新房;

3.建议整合部门资金支持危房改造。凡涉及农村危房或其它危房改造的各类部门补助资金应进行捆绑使用,切实提高各相关部门补助资金的效益。进一步研究在农行、发行、信用等金融部门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专项扶持贷款资金,搭建农民建房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危改政策,对非贫困户的中低收入农民的危房改造,可研究实行差额或全额贷款贴息,以此扩大扶助面,调动积极性,帮助经济基层差,筹资能力弱的农户修建新房,推进危改速度。

4.建议把农村危房改造纳入村容村貌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做好规划设计,逐步实现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和村容村貌环境改造的协调发展。加大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度,坚持实行集约建设和规模发展,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5.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鼓励单位、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积极向农村危房改造捐款、捐物,切实解决农村特困危房改造户因建房而返贫的不正常现象。加大农村危改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对危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政策的引导效应,不断激发农民参与危改的主体作用,从而加快危改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第5篇】农村危房改造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把改造农村危房作为践行科学发展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抓到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关键,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农民的心坎上,非常切合县情实际。但随农村危改的深入推进,一些影响“危改”的难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最近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影响农村危改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勇于探索,迈出了农村“危改”的坚实一步

一是下决心“拔穷根”,研究小屯撤并。xx年,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本着“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建设小城镇”的村镇建设工作思路,引导偏、小、穷30户以下的小屯向中心村和小城镇撤并,采取政府出资,农民出工出劳的方式,在凤山镇青山中心村新建了11栋22户924平方米的新型移民小区,对自然条件恶劣的下青山屯实施了整体搬迁,将其彻底“拔穷根”。

二是立足节能环保,探索新型节能住宅建设。xx年,从保护资源、节能环保、经济适用、适合寒地环境等多角度出发,着力研究红砖的替代材料。经多方考查,选择了兼具多种功能特点的稻草板作为新型节能住宅建筑材料。启动20栋40户新型节能稻草板房建设试点, xx年全县大面积铺开,共建节能稻草板房1035户。

三是面向城镇化,引导农民“上楼”。按照城镇化方向,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要求,采取每户农户奖励5000元,免费设计,免收各种规费和建安税的政策,首先在浓河镇富强村引导和扶持有经济条件的农户建设了1栋50户、3750平方米农民集资楼。通过引导,又先后启动3个村4栋200余户农民集资楼建设,从上楼农户中整理出耕地、养殖用地6.5万亩。

四是统筹兼顾,配套改造农村环境。在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的同时,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配套建设。几年来,先后实施农村改路368.4公里,全县已有80个村实施通村通畅公路建设,通村通畅率达到93.9%,82个行政村中有59个村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占行政村总数的74.3%;改水62个村屯;改厕1918户;改灶3268户;建水泥排水明沟89.7公里;亮化14个村,安装路灯610盏;建村内公园5处,绿化村屯69个,栽植绿化树340万株。通过泥草房改造及环境配套建设,使农村貌焕然一新。

三年来,全县共投入危改资金2.3亿元,改造危房3867户,占总改造任务的35.8%。

二、调查研究,正视农村“危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专题就农村“危改”情况成立调研组深入浓河、富林、祥顺三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并发放调查问卷560份,梳理出5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一是农村“危改”政策宣传还不到位,部分农民群众对政策还不了解或存在着模糊认识,特别是对推广的稻草板、免烧砖等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质量、性能认识不足,思想还很保守。

二是由于贫富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的不同,形成农民在农房改造的标准、要求和认识上的不同。例如,贫困户因受统建或帮建等政策惠顾,对节能材料是由被动接受到实践认可这样一个过程。而东部祥顺、创业等区域却因收入高、建房标准要求高,反而习惯于传统的红砖建房,对新型节能材料很少认同和接受,甚至对免烧砖也很少尝试。

三是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农民还存在等帮建、靠政府、要支持的“等靠要”思想。

四是农村“危改”政策还存在些不足,需要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上,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作用。

五是新型节能稻草板房的质量、技术指标、建筑工艺还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使其更符合农民意愿和需要。

三、深入实践,进一步推进农村“危改”的想法

xx县是省级贫困县,也是省、市偏远落后县份的缩影,由于财力弱,在推动农房改造上势单力薄;泥草房改造量大、面广,是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目前,全县还有7100户农村泥草房有待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进一步坚定农村“危改”的信心和决心,力争三至五年切实抓出头、抓出成效。xx县在“危改”上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省市的关注和认可,并把这一县级实践行为上升为省、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出台了意见、制定了规划,启动了改造攻坚战。国家建设部也先后两次派人员和专家来通调研,xx县已被列为国家“扩大危改”示试点县。我们的实践和在新型节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和示范,已赢得了绝佳的争取项目、资金的政策机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更应坚定信心和决心,一方面从扩大危改、新型节能材料推广等不同角度多争取项目,在扶贫开发、民政和残疾救助、建设的安居工程等多渠道争取资金,争取扶持;另一方面科学操作,加大力度,合力推进,力争用三至五年切实把农村“危改”工作抓出头、抓出成效。

二是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扶持和财政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研究在农行、发行、信用等金融部门建立农房改造建设专项扶持贷款资金,搭建农民建房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危改”政策,对非贫困户的中低收入农民的危房改造,可研究实行按建红砖房、苯板和免烧砖类节能房、新型节能稻草板房等不同类型区别予以差额或全额贷款贴息,以此扩大扶助面,调动积极性,推进“危改”速度;在面上整体推进中适当提高对使用免烧砖、稻草板建房的奖励标准,以此推动新型节能材料应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向节能房发展。加大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度,坚持“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村镇建设发展思路,实行集约建设和规模发展,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引导农民向中心村转移,腾挪原村庄占地用于复垦,通过二次开发推动扩大耕地面。

四是进一步完善节能稻草板房的设计工艺、技术标准和质量,使其更人性化更适用。针对贫、富不同群体或老龄化独居、三口之家、三代同堂居住等不同群体的实际,研究20-42平方米的连体统建房,及60-80平方米的分散统建或自建房,在外在户型和室内格局设计上更为人性化、更为宜居、更为适用;在防潮、防寒上提高技术标准和建设质量。同时加强稻草板节能材料的技术质量、标准的认证,让老百姓认可、放心使用。

五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借助“千名干部下农家,服务农村促发展”活动和全县帮扶帮建工程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改”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对“危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增强广大农民对应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认可度。通过政策的引导效应,不断激发农民参与“危改”的主体作用,从而加快全县“危改”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第6篇】农贸市场改造调研报告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菜篮子”工程建设优劣的要点。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居民对农贸市场所能提供的服务和要求也日益增高,这些都将促使现有的农贸市场发生一系列的改造,以此来适应日趋成熟的城乡居民日常消费这一个充满生机的大市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贸市场改造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贸市场应运而生,市场商品丰富鲜活,购销两旺,极大地拉动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并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市场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等问题,尤以“脏、乱、差”现象最为突出。因而,如何对现有的农贸市场进行有效的改造,并努力提升其品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现有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各农贸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市场业主对市场经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农贸市场设施如何无所谓,只要市场有人来,能产生效益就可以了,没必要掏腰包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时不时会发生短斤缺两、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不诚信经营行为,对自身的经营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三是保洁不到位。有的市场业主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开支,减少保洁人员,造成市场垃圾随意堆放,卫生状况极差(尤其是水产、分割活鸡鸭、肉类等交易区);另外,经营熟食的摊位,对卫生要求也不注重,经营者普遍不穿戴相关的工作服和工作帽,防蝇措施没有做好,经营场所卫生有待改进。四是存在无序性的流动经营人员。这些经营者随意性强,往往今天到这个市场乱设摊,明天又去那个弄堂乱吆喝,今天卖蔬菜,明天卖鱼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逃费又逃税。五是存在拉客的现象。表现在个别经营户为了一笔生意采取各种手段,让顾客购买其商品,同行之间经常会发生口角,争吵不休甚至打架斗殴,导致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六是超范围抢生意。在市场经营中,经常有经营户为了抢生意而超越经营范围,导致争吵不断,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七是部分经营户对租赁的摊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他们错误地认为,摊位已经买来或租下了,只要自己税费交足谁也管不着我。八是市场管理不到位。认为市场内不出大事就没关系,对乱占道、乱设摊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致使有的市场摊位成了仓库,货物堆放过多,又不够整齐,车辆任意停放,影响市场的总体经营环境。

二、“脏、乱、差”的根源及成因

上述仅是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的种种现象,要想有效地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就得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事在人为,经营环境和品位上不去,经营人员的素质不高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目前,农贸市场的经营户成分复杂,有农民、下岗工人、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外来流动人员、退休人员、残疾人员等等,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和初小程度的占了大半。

市场内的这些经营户小市民意识普遍较浓,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文明经商意识欠缺,除了自己的经营小场所,不顾及消费者及其他经营户的购销活动。对这些经营户来说,要求他们整理干净摊位周边的垃圾,非常困难。其次,造成脏、乱、差的现象,与市场整体规划欠缺也有一定的联系。部分市场在规划、建造时没有安排停车场,市场内通道普遍狭窄,拥挤不堪。另外,有些农户和城乡居民为了节省入场经营的摊位费用,迫于生计,不得不每天贩些小鱼小虾、蔬菜在市场周围销售。没有一个固定的摊位,整天和市场管理人员兜圈子,给市场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几点看法

本人认为只有加大硬件投入,加强对市场业主、经营者的教育力度,做好经营管理,才是提升市场经营环境、提高市场档次,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便利购物的根本所在。在具体的可行性操作上,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改造提升现有的农贸市场。

首先,市场业主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时代在发展,不进则退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市场业主应该认真学习有关法规和浙江省工商局《关于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意见》,按照有关法规和《意见》进行自查,对上述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以书面形式列出整改意见书,专人落实责任,确保整改到位,不要流于形式。

其次,要加强市场内经营户的素质建设。每个经营户都是直面消费者和外来顾客的小小窗口,往小处说,体现的是一个市场经营环境的好坏,往大处讲,体现的是一个城市文明经营的程度。正因如此,对经营户进行深入的教育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程。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经营者从根本上认识到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有序经营的重要,也要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对市场经营所能产生的影响,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经营会对社会产生的正反面影响。

再者,要加大市场投入,改变现有的脏、乱、差面貌,切实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市场的硬件要向人性化的改造过渡,舍弃过去简陋至极的市场硬件,要达到整洁、美观、有序、实用的要求。这方面可以借鉴超市功能的设计经验,科学设置市场设施。如兰溪在今年北门菜场的改造中,投资了30多万元,对水产品区,家禽区、蔬菜区等经营场地进行了改造,相应的照明设施也进行了改造,大幅提升了市场内的经营布局状况,环境卫生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另外,要加大农产品的检测力度,营造“放心菜”工程。市场业主是市场经营者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市场的日常管理,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这其中,建立农产品检测机制非常重要。每天在农产品进场时,要有针对性的对农产品进行定期、定量、定标的检测。对于不合格的农产品要立即退出市场、销毁,清除“污染食品”才能使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放心,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最后,还要强化市场内部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好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制度的考核和监督。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是一项新的工作,市场管理者要从原来陈旧的管理模式下解脱出来,用新的眼光、新的容貌、新的方法来管理好市场。市场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市场内的保洁人员也要落实好具体的保洁工作;市场内的消防人员也要人人明确责任;市场内的值班人员也要设立相关的制度。有了相应完善的配套制度,还要把这些制度作为细则来落实,作为市场管理和服务人员定期考核量化的指标。

【第7篇】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是指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物质生活环境。本文将介绍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第: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_____镇把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为市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在旧城改造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干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更要从细微处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

一、旧城改造背景及意义

在宏观政策上,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提出都表明我国的发展目标已逐步从先前的经济效率至上,转向和谐、平衡式发展,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更全面、更广泛、更综合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转变。反映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上,就是要让老百姓从这些细微处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让幸福指数明显飙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政策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刚性供给造成的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城市人口集聚、资金筹措、改变农城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城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

_____镇城市化已进入发展期,城市化发展模式亟需提升转型;而另一方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城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没得到明显改善,无法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这就迫切要求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城的新机制。

不管是宏观政策的调整,或是新一轮规划的实施,还是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都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来贯彻和落实。旧城改造政策的推行,可以达到较好的政策预期。一是可打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瓶颈,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有了用地指标也同步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改善农城居民生活环境,能使配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惠及更多的农民。三是引导农城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实现建设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目标。四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镇旧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镇旧城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镇旧城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镇旧城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成为目前制约我镇旧城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旧城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旧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旧城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旧城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转换成集体资产的旧城,只要拥有农村户口,无需参加劳动,每年可获得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有的村还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二是城区里村出租房达千余户,户均年租金收入达数千元,一些临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群体。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综合以上分析,经济利益在维持旧城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制约了旧城整体改造步伐。

(三)思想认识偏差影响了旧城改造。一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难以融入、适_____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市民素质提升的要求,没有意识到旧城改造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体会到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实事。二是依附土地的传统观念浓厚。在村民传统观念中,村落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担心旧城改造或整体拆迁会使生活无着落。三是小农经济意识浓厚。部分村民担心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对旧城改造拆迁持不情愿态度,甚至反对。

四、对策与建议

(一)在强化宣传、搞好发动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是旧城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思想理念,激发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实行全民参与,使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公开、公正、透明,扎实有力推进旧城改造。

(二)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旧城改造与提升环境、开发产业相结合,住宅地产与产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确保改造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一是做好旧城整体改造开发规划。按照一改一个村、一改一个区片、一改一条街的思路,高标准推进规模改造。二是科学规划与优化产业相结合。注重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商务楼,打造精品商务街区,使旧城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批景观。通过吸引高端人士创业、城区居民就业,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注重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原则,优化规划模式,突出生态特色,塑造景观特点。通过特色改造开发,进一步彰显城市风采。

(三)在创新模式、规范运作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按照先建设安置房,后拆迁改造,再综合开发的程序,合理明确开发模式。一是村集体主导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励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旧城自我组建开发企业改造,除部分土地用于安置村民住宅外,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向市场出售。二是开发企业独资或开发企业与村合资合作改造的方式。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在村集体的帮助下,与村民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开发的住宅首先用来安置被拆迁户,其他推向市场销售。三是政府主导有效推进的方式。实行政府收储后统一拆迁安置,净地招拍挂后由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从而加快旧城拆迁安置和实现土地收储,合理把握旧城改造开发建设节奏,实现村民赢环境、开发商赢利润、政府赢形象的三赢。

(四)在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旧城改造任务,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考核。把旧城改造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和各里村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工作考核指标,列出时间表;把旧城改造考核情况作为居委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各村干部年度考评主要依据,与评先树优、工资补贴等紧密挂钩,激发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旧城改造社会调研报告第:

旧城改造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在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旧城改造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旧城改造改造是市民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布局的一项综合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我区比较突出的重点难点工作。开发开放近30年,北仑从一小渔村发展成国际性大港,可谓突飞猛进,但北仑的旧城改造现象也十分严重,有四不象之说,虽然这些年进行了一些旧城改造的改造,总体上进度并不是很快。北仑区作为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以新碶、大碶、霞浦、柴桥等街道组成的中心城区的建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新碶作为北仑中心城区的核心区,虽然亮点不少,但整体城市品位仍然不高。尤其是大量旧城改造的存在,不仅使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而且影响市民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的景观风貌,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建设亟需对新碶中心城区核心区范围内的旧城改造进行改造。

一、我区旧城改造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旧城改造一般是指在城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北仑中心城区核心区一般指新碶城区,范围应为:北至骆霞公路(含横浦全村)、南至泰山路(含千丈全村)、东至珠江路、西至富春江路。这个范围内现有22个行政村(实际24个村庄,约7.8万常住人口,约2.6万户),其中旧城改造有15个,户籍人口26650人,13952户,外来人口81200人。旧城改造在形成过程中虽然带来各种问题和矛盾,但无疑也在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廉价的居住房,从而为本地企业提供了充足劳动力,这也是北仑快速发展的源泉之一;二是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稳定收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带来旧城改造异常繁荣,有的村甚至已发育成内地小县城规模,如高塘村、沿海村,从而造成租赁市场火爆,村民和村集体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地租、房租。三是保留了传统的民俗。旧城改造的存在,客观上为北仑习俗提供了传承下去的土壤,北仑民俗是浙东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旧城改造在北仑开发开放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同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而且是问题多于作用。

1、违章建筑多。由于旧城改造租房炙手可热,受利益驱使,乱搭建、乱加盖等违章建筑十分普遍,多年来这些违章建筑一直存在,并没有得到有效查处,给旧城改造下步改造带来巨大压力。

2、环境状况差。由于旧城改造居住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不堪重负。旧城改造公厕不堪入目,基本上没有水冲洗,大多没有照明,甚至没有门窗。旧城改造垃圾箱、站数量不够、质量也不高。旧城改造乱张贴现象相当普遍。旧城改造道路狭窄,通行困难。旧城改造菜场卫生不佳,大多难以入脚。

3、管理难度大。旧城改造中外来务工大多超过本地村民,成分复杂。旧城改造警力不力,治安状况差,案件频发。计生、环卫、市场管理等也都由村委会承担,人手、经费都成问题,一个村一年的卫生费都要几十万元,村里负担相当重。

4、交通功能弱。历史上自发形成的旧城改造缺乏规划,使得村内交通混乱,应急车辆无法通行,已对村民的生活安全构成了威胁。与此同时,旧城改造的存在也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产生了较多的 断头路(如辽河路、淮河路、太河路等),极大地影响了城市交通功能。旧城改造的改造将有力缓解城区的交通条件。

二、我区旧城改造改造的必要性

(一)旧城改造改造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区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全域城市化,这是加快我区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区第七次党代会又进一步提出打造品质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使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其中中心城区要突出现代高端。旧城改造就是城区中的农村,而全域城市化是要把农村城市化,所以全域城市化的第一步,也是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改造,否则全域城市化就无法谈起。

(二)旧城改造改造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严重影响北仑的对外形象。疏港高速沿线向家村、大路村、备碶村形象极其不佳,严重影响北仑入口形象;横浦村附近是海上进入北仑的窗口,规划已限制20余年,土地闲置严重,且规划中滨海休闲公园、邮轮码头、杂货码头均在此地,如不加以改造也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宁波实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而获得全国六个三连冠城市只有6个,但旧城改造的存在给文明城市创建带来诸多麻烦,通过改造,可以完善中心城区核心区的窗口形象,充分展示北仑区域的特色和品位,为文明城市创建创造良好条件。中心公园、行政中心周边已是北仑的核心区块,是展示北仑形象的重要窗口,而位于该地段的隆顺村、贝

(三)旧城改造改造是建设宜居城区的需要。

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毗邻宽广整洁的马路与现代化的街区,村内却杂乱地分布着缺乏规划甚至是乱搭乱建的平房和楼房,街巷狭窄、地势低洼,过量的外来低收入人口聚居,居住者犯罪率高,存在较大的安全和治安隐患,基础设施很不配套,人居环境相对较差,旧城改造的存在已经越来越影响到城区的卫生、治安等人居环境,与建设宜居城区不相适应,必须加以改造。

三、我区旧城改造改造所面临的优势及困难

(一)我区旧城改造改造的优势

1、改造有成功先例。北仑中心城区典型的旧城改造整村改造有凤洋村、五星村、镇安村、下史村、千丈村等5个村,部分改造的有星阳村、横浦村、高潮村、向村家。正进行改造的有隆顺村。这其中困难丛丛,但也有许多经验,如千丈村改造就比较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北仑目前进行的农房两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值得借鉴。

2、农村股份制完善。北仑区始于2002年的农村股份制改革工作,现已基本完成,全区20多万农民成了集体资产的股东,应当说北仑农村股份制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农村股份制全面建立,使村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村民不会因旧城改造改造失去股份,这个优势在全国全省来说还是比较明显的,许多地方因股份制未建立或不完善,村民担心自己权益受到损害而不愿意进行旧城改造改造。

3、全区综合实力强大。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排名居省市前列,总体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前列,现正迈向全国第一方阵。旧城改造改造需要不菲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实力则谈不上旧城改造改造,北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旧城改造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我区旧城改造改造的面临的困难

1、村民期望的问题。大多数村民希望进行旧城改造改造,但对改造的期望值都很高。共同的期望有:拆一赔一(合法非法都要算在内),原地安置,市价赔偿(区内高档小区市价),原建后拆。而目前上述要求都很难达到。

2、政策时效的问题。前后政策差异大,同一时期也有政策宽松不一现象。政策不调整不可能,调整幅度过大,又造成先前改造对象的心里不平衡,从而引发矛盾,这是二难的选择。同一时期也有政策宽松不一则直接造成不公平现象,使正在进行的改造很难进行。

【第8篇】拆迁改造建设工作中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认识的调研报告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本人在**路拆迁改造的工作实践,谈几点关于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的粗浅认识。

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市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城市化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推进**城市化进程,关键是加速旧城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的城市化水平。

一、城市改造是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

城市品位、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的直观标识。建筑是城市凝固的艺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联系最密切,也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品位的最佳平台。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市区街道短、窄、脏、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基础设施陈旧,雨污合流;建设标准不高,建筑风格落后;随着城区不断拉大,“城中村”尤为突显。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区中的危旧房屋和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建筑物都应拆迁改造;对那些占地面积大,建筑标准不高的“城中村”必须进行改造;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生活水平。

二、城市改造是加快**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京广铁路、106、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横南北,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宁西铁路横贯东西,**地处豫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发达的交通枢纽为**的城市发展提供难得的天机;因此,**的旧城拆迁改造,“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必须加速。尤其是**撤地改市后,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更高。从**路道路拆迁改造后的情况看,加快城市改造应着力解决三个矛盾:

一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二是旧城面貌与群众所期望发展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品位的矛盾;三是旧城区市民居住条件与人民群众日益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矛盾。

三、城市改造是把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目前

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世界,我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内需不足是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启动城市拆迁改造,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居民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城市商业和生产的发展,从而实现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城市改造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

**市城区的基础设施陈旧,管理难、维护难,不仅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也为城市部分从事服务的职能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只有加快城市拆迁改造,积极稳妥地开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建设,才能逐渐改变以单位、家属院为基础的城市生活单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改造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的迫切需要。

**地处全国东西区域的结合部,南北通道重要位置,区位优势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加快城市改造的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引凤筑巢,才能使**缩小与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功能,优良的社区环境,文明的人文环境。**路道路拆迁改造以后,数家投资商到**路选项目搞投资,现已有6家投资商选中项目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6亿元。

六、城市改造是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经营城市的需要。

**市旧城区建筑布局不合理,道路狭窄,建筑零乱,大都是低矮平房,基础设施落后,“城中村”居多,占用大量土地,这种情况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通过拆除旧城区危旧房屋和影响城市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使城市功能和环境得以改善,增加城市的聚集效应,提高投资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些发达中等城市已实施“退二进三”,从城市退出第二产业,让商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进城,把一些工业项目退到郊区,这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和企业更新改造、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促进了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我市的内燃机配件厂搬迁的有益尝试,培植了西亚超市,搞活了一条商业街。**路的信建总公司的厂区、建材厂、车辆厂、港口机械厂等企业已相继搬迁到工业城区,均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路既将成为第二条繁荣的商贸街。

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改造,加大拆迁建设力度。一方面关系到城市建设的速度,另一方面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安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为重点,以健全拆迁补偿机制、规范拆迁补偿资金监管、完善拆迁许可证制度为切入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几点建议:

1、城市拆迁改造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注重“三个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用市场经济规律来规范城市拆迁改造行为,使城市这一国有资产增值,产生回报。

2、加强城市拆迁改造管理,认真贯彻国务院修订的《城市拆迁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拆迁法规政策,并结合**实际制定相配套、操作性强的具体规定,以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城市改造拆迁工作顺利实施。

3加快城市改造后的建设速度,规范投资商的经营行为。切实做到拆一片、美化一片、亮化一片、群众满意一片。

【第9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子孙后代,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解决我市突出民生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重大民心工程。

在前两年的工作中,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一个个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思考,现以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为例,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以供参考。

一、特别困难农户的危旧土坯房改造问题

乡经过两年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已经累计解决了54户“四类”人员的住房问题,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29户、贫困残疾人7户、烈士子女xx户。但仍然有77户特别困难农户住在土坯房中,其中五保户17户、低保户19户、贫困残疾人37户、烈士子女4户。

(一)这些农户没有参与农房改造的原因主要有:

1、没有改造意愿。大部分特困农户的住房虽然是土坯房,但并不特别破旧,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危险事故,而且面积较大,空间宽敞,而且传统形式的土坯房更为适合本地气候环境,居住并不成问题。同时由于补助款只有2万,对于新建标准二层半砖混结构的房屋来讲几乎是杯水车薪,如果只建40—50平方的一层房屋,生活环境及质量反而不如以前的土坯房。因此相当部分特困农户不愿意新建房屋。

2、没有改造能力。特困农户日常生活经济来源都常常短缺,根本就没有新建房屋的能力,即使加上补助和xx(两项总计最多6万,考虑到还款能力问题,通常只能xx2万),也不足以完成一层及简单装修,强行完成的话只能背上一身债务,反而降低了生活质量。同时乡镇财政也困难,乡没有能力为这些农户进行集中统建。

【第10篇】山垅田低产改造现状调研报告

山垅田低产改造现状调研报告

我省耕地总面积为1711.23万亩(20xx年全省统计数据),人均耕地约0.51亩,全国人均平均耕地1.39亩,比联合国人均耕地0.8亩标准警界线还低0.29亩,是我国人均耕地偏少的省份之一。我省耕地质量以

二、三等级地为主,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80%,其中山垅田面积为422.07万亩,占水稻田总面积的30.43%。山垅田主要分布在闽西北、闽东北和闽中南山区,其中南平122.18万亩,_____89.47万亩,龙岩54.58万亩,宁德51.41万亩,漳州40.01万亩,福州29.18万亩,以上六个地市山垅田约占全省山垅田总面积的92%。近几年来,我省由于建设占用耕地需要,每年约减少耕地10万亩左右。为了填补这个“窟窿”,实现“占补”平衡,沿海城市还委托建宁等山区县开垦山垅田,为此山垅田的总量还在不断增加。过去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推广补贴,主要集中投资在交通方便、面积成片、坡度低缓、土壤肥沃、见效明显的洋面田上,山垅田的低产改造和耕作条件的改善未能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目前,全省山垅田平均亩产量约300公斤,冷烂山垅田平均亩产量约100公斤左右,与洋面吨粮田相比,其增产潜力很大,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山垅田低产改造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一、我省山垅田生产现状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山垅田粮食生产概况

全省山垅田面积422.07万亩,其中冷烂泥田和深脚烂泥田为26万亩。据了解,20xx年,山垅田粮食年产量180.67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820.17万吨的22%;平均亩产量300公斤左右,约比洋面田平均低130公斤。其耕作模式以稻—闲模式为主,复种指数低,种植结构简单,作物产量低。近几年来,由于不少农民外出打工和深山贫困户移居相对交通方便的公路旁新村居住,以及对冷烂泥田的投入难于收回成本等问题,导致了不少山垅田被抛荒、撂荒。有部分被山体滑坡推毁的山垅田还未及时修复复耕。山垅田被抛荒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农民还沿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十分辛苦;二是粮食价格太低,10年来单价提高不到25%,与成本提高额相抵,收入提高甚微;三是为了脱贫,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经商。村中留守的多数是50岁以上和15岁以下的人,没有劳力去种大面积的田,只能种一些口粮田,自给自足。

(二)山垅田基础设施现状

我省山垅田主要分布在南平、_____、龙岩、漳州等内陆山区,处于山垅谷地和山障坡麓地带,水源充足,水耕历史悠久,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充裕,潜在肥力较好,但其地势多处于低洼,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之地,造成农田水位偏高。水位多在30厘米以上,甚至溢出地面而终年渍水,长期排水不畅,土体长期处于浸水饱和状态。土壤长期被冷锈水体浸泡后,导致土体的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效养分难以释放,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致使单位产量不能提高。由于多年来山垅田投入的基本建设费用少,其基本设施仍维持在70年代水平,田间渠系不尽完善,灌水排水以土渠土沟为主,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地表水,土壤渍水,地下水(三水)难以排放,冷、烂、毒、锈(四害)现象普遍。耕地长久偏用化肥,致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潜在肥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通往山垅田的机耕道路年久失修,有的根本没有建设机耕道路。被抛荒、撂荒的山垅田人行道路,人走少了,路面也就消失了,造成农民前往耕作十分不便。

(三)山垅田自然气候特点

我省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以闽中山脉为界,分为闽东南沿海南亚热带气候和闽东北、西北与西南内陆中亚热带气候。山垅田多分布于山峦叠障、地形复杂的山谷地和坡麓地带,水热条件区域差异以及垂直分异比较明显,雾水气候形成多样性。全省≥10℃积温变化在5000—7800℃之间,无霜期235—365天。受山地形貌影响,全省热量垂直分异十分明显,随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冬季和夏季气温下降0.6℃左右,≥10℃积温减少220—250℃。山垅田多为三面环山,冷水泉灌溉,阳光照射不足,因此水温偏低。据田间测定,水温比洋面田低4—7度,土温低2—4度。

(四)自然灾害情况

山垅田自然灾害有旱、涝、风、寒、雹等,其中干旱和洪涝灾害尤为突出。过去造林大多采取山体森林全部砍伐,然后炼(烧)山营造松杉林。这种造林方法致使山地林像结构不合理,生态链遭到严重破坏。这种山体生态状况,导致山体固土储水能力大大下降,一旦遇上台风强对流天气和梅雨季节的强降雨,不少山垅田就要遭受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山洪暴发的崩岗危害;这种山地生态链,大雨时无力储水,大量流失,致使山障湿地消失,地下水减少,泉水消减,自然循环水系失衡,旱情逐年严重。旱情以夏旱为重,秋冬旱情次之。

(五)缺乏资金和新技术的支撑

目前,山垅田低产改造缺乏资金投入,科技和社会 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占全省农田面积1/3的山垅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九五”以来,新项目技术推广大多落户在交通便利的洋面田上,大面积的山垅田错过了发展机遇。山垅田没有项目和新技术的带动,相应也得不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技术专业人员也没机会进入山垅田开展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为此,造成山垅田产量长期处于极低状态,收入不抵成本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有的农户干脆只种不收,大大地削弱了农民耕种山垅田的积极性。

二、关于山垅田低产改造的对策与建议

(一)省委、省政府应把山垅田低产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根据世界性粮食危机形势,我们应站在维护老百姓“米袋子”安全和国家安全高度,树立“粮囤于库,不如粮囤于田”的新观念,把山垅田低产改造作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事务工作来抓。召集农业、畜牧、水产、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分管领导专题研究山垅田改造提高和发展对策。确定由省委农办、省农业厅负责成立山垅田改造发展项目领导小组,确立由省农业经济技术中心和市县农业局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各级政府要引导农民群众认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大意义。同时成立研究机构,对山垅田实事求是地作一次重新调查与统计,模清实情,拒绝瞒报虚报,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不同区域的低产和荒芜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提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粮食体制改革决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山垅田保护和利用的创新体制和有关法规政策,调动农民种植山垅田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增产增收。

(二)争取政策法规支撑和拓宽筹措资金渠道

省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等相关部门应与南方10个省的有关部门联合调研山垅田低产改造课题,并将调研课题成果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有关情况,争取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持,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山垅田低产改造项目应挤入“十一五”期间开始实施,每年改造面积30万亩,年总投资为15000万元。投资组成按4:3:2:1方式配比,即中央出资4元时,省级财政配套3元,地级市财政配套2元,县级财政配套1元。此外,农民投工投劳3000万元。山垅田周边的生态修复和水利工程分别由林业、水利部门负责筹措资金,水利部门亦可从“六千”工程中分解部分经费来做这项工作。筹措的资金主要用于水利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田间配套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保土培肥、新品种种植示范和农业新技术推广等。资金投向设定由领导和各部门联席会议决定,并提留3%用于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总结评比等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同时按照财务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投资效益。

(三)山垅田低产改造综合措施

1、山垅田周边山体生态的修复。由于历史原因,山垅田周围山地大多经历炼(烧)山营造松杉针叶林过程。这种林像根系单一,落叶甚少,附在地面上的腐植质量偏少,固土储水能力很差,是滑坡、泥水流摧毁山垅田的主诱因,同时导致山林和农作物病虫害增多,有机肥大量流失,影响山垅田耕作质量,因此我们要修复山垅田周边山地的生态环境。对山体核心部位的松杉针叶林进行间伐改造,扩种阔叶林木;在山顶部位套种灌木林;在山的较低部位,与山垅田接壤处种植根系发达的荆刺杂草,以利农作物需要阳光时割草透光;在山垅田选择适应位置建造人工湿地和蓄水库。在湿地上种养水葫芦、芦苇、香蒲等耐湿植物,并把山垅田排放的毒(锈)水引入湿地。锈水经处理后,引入人工蓄水库,同时在雨季时也将山地水导入蓄水库,以备旱时用水,并结合采用人工增雨,人工破雹新技术解决雹灾、旱情等问题。总之,通过以上四项措施,恢复原始生态链,提高山地固土储水能力(据测算一亩混交林能多储15立方米的水量),以达到自然循环水系的良性循环,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特性,使之基本防控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等问题。

2、搞好山垅田基础设施建设。平整耕地:依照“小平大不平”原则,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部分不平整的耕地进行平整治理,根据实际情况使之方块规则化,方便农业生产和农机作业,同时还要注重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新的动力在农业上的应用;搞好机耕主要道路和田间的机耕作业道路建设,以利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工程:开挖截洪沟、排水沟、疏泉沟、灌溉沟;排放山洪水、冷泉水、毒锈水、串灌水,同时整修灌、排渠系;做到“洪水不进田,肥水不出田,冷泉水引出田,毒锈水排出田”;对灌排渠相配套的生产桥、涵管、小型渡槽、田间节制闸等设施要进行整修、完善和配套;通过生物工程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采取开挖深沟、置埋渗水暗管、增厚土层、增施有机肥、慎用化肥、培肥土壤、客土掺沙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

3、遵循自然规律,走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对水利、光照、温度、肥力等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坡徒路差,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应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山体植被;对适宜耕种的水毁山垅田和抛荒的山垅田,要因地制宜,科学修复和开发,讲求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山垅田综合生产能力。山垅田改造总体建设规划、项目布局、投资安排、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要充分符合科学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山垅田种子基因库、种子研究基地和种子储备制度,运用航天技术改良品种品质,同时在职业院校筹办山垅田综合开发专业,为山垅田高产稳产提供后备科技人才。

(四)缺粮省份更要居安思危,重视农业,保护好农民利益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是治大国者之真谛。我省是缺粮省份,老百姓对粮食的心态是脆弱的,因此要把山垅田这个有限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使之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粮食稳定服务。据有关专家推算,如果采取高标准措施对422.07万亩山垅田进行低产改造,亩产平均将增加100公斤以上,甚至可以翻番,其粮食可新增100万吨以上。同时,改造后的山垅田可以扩种一季烟叶或蔬菜,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目前,沙县用好土地流转政策,解决了部分土地抛荒问题。梨树镇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外出经商者回流、资金回归,承包了200亩耕地种粮;夏茂镇引进了漳州几名农户到该镇承包了100多亩农地种粮,取得成效。制定以上政策和措施,解决了土地充分利用问题,全省各地政府可以借鉴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等形式为载体,解决山垅田抛荒问题。当前农民最关切的是效益问题,政府应把这个议题摆上重要日程,除稳定农资价格外,要制定种粮直补向“种粮大户”倾斜政策,认真执行先种后补,不种不补规定,同时建立种粮者保险制度,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借鉴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差价的经验,制定相关法规,按照恩格尔下降系数和gtp增长系数核算,提高粮食加工业用粮价格,反哺种粮农户,同时按照民众用粮承受能力,逐年适当提高粮价,增加农民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五)在_____、南平、龙岩、宁德、漳州的重点水稻生产县(市、区),实行山垅田低产改造试点,并设立示范改造工程点,及时总结经验,以经验辐射带动全省,然后全面有序地铺开。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对示范点倾斜,示范点建设的田间水渠、路网设置、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排灌泵站、科技服务体系等项目,要积极推广新型材料和数字信息技术在农业开发项目上应用,要按照标准指标实施,实现改造工程的标准化、现代化。通过现代化、标准化建设,以实现山垅田的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肥力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农业机械化和水利现代化水平提高,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第11篇】城中村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县委组织部

根据挂职工作安排,结合我县城市化建设需要,7月14日,第二批赴江干区挂职工作组组长曾祥煜同志亲自带队,由挂职干部26人组成调研组,对江干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工作得到了江干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的盛情接待和大力支持,调研组现场观摩了彭埠街道五堡社区征迁点,参与了相关部门的座谈交流,对江干区城中村改造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深受启发!现就结合我县征地拆迁实际工作和城市化建设需要,认真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梳理总结,形成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江干区位于杭州主城区的东部,下辖8个街道,面积105平方公里,共有社区143个,行政村4个,常驻人口74.1万。近年来,江干区抢抓杭州市委市政府'拥江发展、跨江发展'的总体城市建设战略布局和g20杭州峰会等历史性机遇,坚持'声势越大、阻力越小,前期越深、工作越顺,速度越快、成本越低'的理念,层层压实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全力抓好城中村改造工作。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全区57个城中村(社区)征收农户(居民)10000余户,拆整结合改造13000户,拆除房屋450余万平方米,搬迁企业480余家,完成安置10000余户,征收整治改造范围共20平方公里,'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基本成型,实现了城郊结合部向大都市中心区的逐步蝶恋。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学高点定位,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三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以全球思维、世界眼光高度定位城中村改造目标。着力把江干打造为钱江新城建设的'点睛之笔',世界名城建设的'典范之作',呈现城市国际化、人文生态融合的时尚之美。把启动大会举办到钱江新城g20峰会场,引领全体干部和群众代表亲身体验城中村改造到钱江新城华丽转变,坚定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第12篇】对旧村改造税收征管的调研报告

对旧村改造税收征管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推进,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旧村改造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彻底摸清全市旧村改造的开发运营模式和税收管理现状,xx市地税局文昌征收分局安排专人深入街道办事处、相关村(居)委会及职能部门,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就如何规范税收征管提出建议。

一、旧村改造的现状

旧村改造是指改造区域占地原本就属于农村集体土地,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对村民集体居住房屋、配套设施等按预定规划进行改造新建以提升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的一种方式。自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以来,居民主要依赖商品化房屋以解决住房需要,导致城市化发展速度和城市房价攀升并存。由于通过招、拍、挂和协议转让土地面积的增多,使得城中村和市郊村的土地越来越少,有力推动了农村特别是具有地域和资源优势的村庄旧村改造的速度,由于房屋价格低廉,可以使村集体、村民和居民通过灰色地带享受房价上涨和土地增值的特殊利益,村民通过旧村改造获得了较大的福利。以文昌分局辖区为例,所辖33个自然村有40%进行了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率高达60%,城中村入住率达80%以上,市郊及较偏僻的村入住率不高甚至无人入住。

二、旧村改造的形式

旧村改造主要分为由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统一开发和所在村(居)委会自行滚动开发两种形式。按照房屋分配方案的不同,大体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村(居)委会负责规划、拆迁,房地产开发公司统一开发。由于规划区域属于黄金地段,一般由所在村(居)委会依据城市规划提出申请,由有关职能部门审批后,政府以划拨的形式供给土地,村(居)委会负责落实前期拆迁和后期安置,交由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统一开发,楼房建成后,除安置拆迁户外,其余全部对外销售。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住宅楼和沿街商业设施等,对内安置综合考虑旧村改造项目所处位置、村居委会集体经济基础、当期市场销售价格等多种因素,确定回迁安置方案。大多实行按旧房占地面积折算新房面积,超面积补差,不足面积退款的方法。回迁户不发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对外销售发放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以某村委会为例,旧村改造由本村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承建,首批于20xx年建成后,确定了两个回迁方案:一是拆迁户按旧房占地面积1平方米1020元作价,直接以现金偿付,拆迁户自行决定是否购买安置住房;二是拆迁户按旧房占地面积1平方米折算为楼房建筑面积0.85平方米, 超标准的面积按市场价格补差。

(二)村(居)委会以宅基地的名义规划,借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开发。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原因,部分村(居)委会由于宅基地规划面积不足,为满足村民的居住需求,由村委会统一择地规划施工,建成后分配给本村村民,剩余部分进行对外销售,所获收益归集体所有。以某居委会为例,该村于20xx年开工建设了70套住房,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村居委会给予每个村民补偿1.5万元,折算为楼房相当于每人按优惠价提供24.53平方米楼房,超优惠面积按市场价购买的分配方案。村民购买47套后,其余23套全部由房地产公司代理销售。由于对外销售房屋为“小产权房”,且当初销售环节许诺给外销户办理两证,目前该村在缴纳违法占地罚款和补缴土地出让金后,正协调有关部门补办房产证、土地使用证。

(三)村(居)委会以宅基地的名义统一规划,村民自行建造住宅,出售转让不受限制。以某村委会为例,20xx年该村以划拨宅基地的名义择址新建,按一处老房分配一处宅基地的标准,根据村居委会统一规划要求,每户占地面积179.28平方米,每户上交村委8000元后(其中3000元由村委会负责修路和水电的铺设),由村民自行建造二层楼,新建房一律不办理两证。目前共建成二层楼241户(本村有户口172户,户口迁走分宅基地69户),部分住房已经对外转让。

(四)村(居)委会以宅基地的名义统一规划,集中建造,出售转让不受限制。以某村委会为例,20xx年以划拨宅基地的名义择址规划,统一施工。建成后,对需要分配宅基地的村民收取成本价,统一抓阄,决定住房位置。新建房不办理两证。目前已建户型为3间的二层楼57户,每户占地183平方米,收费8.7万元;已建户型为2间的二层楼8户,每户占地127平方米,收费7.1万元,部分住房已经对外销售。

(五)村(居)委会以宅基地的名义统一规划,集中建造,出售转让严格限制。以某居委会为例,该村以划拨宅基地的名义择址规划,统一建房后分配给村民,每平方米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不办理两证,以按1800元/平方米收取楼房押金,三年内不得转卖,否则按2100元/平方米收取房款。

三、旧村改造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凡旧村改造过程中规划建设占用土地通过招、拍、 挂方式取得,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改造开发,在税收管理方面不存在问题,以其他方式取得规划建设用地的,存在问题较多。

(一)规避国家法律法规,追求利益最大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的政策文件,三令五申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不少村(居)委会在旧村改造前,一般都会对国家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土地监管和惩处上的漏洞,借鉴临近村庄的成功模式,认为村(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规划宅基地名义开发房地产是为百姓办事、为集体牟利,加上国家上下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即使违法违规占地建设,国家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也不会大规模拆毁,无非就是“先乘车、后补票”或者干脆就是“乘车不补票”,扰乱了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也给税收管理造成困难。

(二)实际调查取证难,税收征收阻力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村(居)委会无论是以规划宅基地名义还是以其他形式建造的房地产,对本村(居)委会以外的人员销售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销售不动产”税目缴纳营业税等相关税费。由于税负较高,对于税务部门的调查询证,无论是村(居)委会主任还是会计人员,一般都推委扯皮,加之近几年来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人事更迭等原因,一些涉税开发销售的立项、审批、建设、分配方案等基础资料难以核实,个别村(居)委会甚至对调查工作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以种种借口拒不提供资料。而以划宅基地名义分房的村民,数量多、身份杂,不愿提供甚至故意隐瞒转卖事实,给征管工作造成阻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形式多样,建筑业税收大量流失。村级财务人员由于素质差异和财务核算基础薄弱,缺乏索要发票意识,对旧村改造涉及旧房拆迁以及规划宅基地范围内修建道路等工程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多采取白条或工资表的形式结算拆迁工程款;缺乏协税护税意识,宅基地土建工程一般由村(居)委会或村(居)民自行选定个体建筑队伍施工,施工方和建设方开票和索票意识较差,且村(居)委会经常以房抵顶工程款项,造成建筑业税收的流失。

(四)“小产权房”管理不力,难以应收尽收。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新规,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土地搞房地产开发。而在此之前,尚无法律法规对“小产权房”是合法还是非法作出界定。同时,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方式一直没有明确规定。该局认为税收管理意义上的“小产权房”界定至少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占用土地性质为农村集体所有制;二是城镇居民通过购买村(居)委会开发或村(居)民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及住房的行为为非法行为。另外,城镇居民通过各种变通方式取得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房屋产证、土地使用证的,也应当认定为“小产权房”。目前,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依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部分已经能够明确界定“小产权房”销售的村(居)委会进行了征收管理,但是由于不能办理产权证书,普遍存在拖欠房款的问题,另外部分对外销售的“小产权房”不能准确界定,实际工作中难以征收到位。

(五)监管弱化和政策不明,税收管理难以到位。税务机关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农村划分宅基地属于免税事项,缺乏对实际运作中涉税事项加强管理的清醒认识,缺乏对旧村改造中发生应税行为规范管理的调查研究,实际税收管理工作相对弱化。另外,因为现行税收政策不明确,造成税收征管措施无法落实。例如对于“小产权房”的征税依据,除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外,目前没有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再比如旧村改造中的拆迁安置税收政策问题,依据国税函[1995]549号文件明确规定,对房地产企业从事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就其取得的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对偿还面积与拆迁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由当地税务机关按同类住宅房屋的成本价核定计征营业税,对最终转让时未作价结算的住宅区配套公共设施(如居委会用房、车棚、托儿所等),凡转让收入已包含在住宅房屋转让价格中并已征收营业税的,不再征收营业税。目前各省市执行情况不一致,省内目前尚没有明确政策,基层征收管理人员难以把握。

四、加强旧村改造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纳入正常申报征收。税务登记是税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严格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村(居)委会应税项目较多的实际,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同时对于旧村改造中零散建筑工程项目较多的实际,及时办理扣缴登记,改变以往按年查账、一次征收的模式,实行按月申报、动态监控的方法,确保实现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二)强化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要增强税法宣传的针对性,深入开展税法宣传进村(居)委会、进社区活动,结合村(居)委会财务人员办税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旧村改造过程中涉税问题,举办专题辅导班详细讲解,充实财务人员的税收知识。同时,要借助村(居)委会这个宣传平台,进行多形式、经常化的宣传,将税法、土地和房产管理等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进行宣传,促使村(居)民增强索要发票和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依法纳税意识,避免村(居)民因不懂法而承担法律风险,为税收征收管理打好基础。

(三)实行区别对待,明确税收政策。实施旧村改造,既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必需,也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旧村改造的开发动机和受益对象看,一方面要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受益者是农(居)民;另一方面要通过旧村改造运营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和扩大福利积累,受益者是村(居)委会和农(居)民。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旧村改造的税收政策,对具体涉税行为应区别对待:将房屋安置给拆迁户的,暂不征收营业税,但对安置过程中向村民收取超面积部分的价款,可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向非拆迁户出售商品房,应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

(四)依托综合治税,实现源头控管。旧村改造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加强涉税管理,必须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加强与城市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管理局、房管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乡建办以及村(居)委会等部门的配合协作。一方面要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机制,完善旧村改造税源监控网络,完善涉税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定期交换,及时掌控“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管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家对于“小产权房”的控制政策,一旦政策松动,要及时提请地方党委政府,主动加强与土地、房管部门的配合,在办证环节落实“以票控税”,及时进行税款的追征。另外,对于土地管理部门对部分已经规划多年无产权的住宅小区,在责令补缴违法占地罚款和土地出让金后准备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要及时跟进管理,加强税款清算。

(五)完善专业管理,努力挖潜增收。要抓住当地政府规范旧村改造行为,整顿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有利契机,及时将旧村改造纳入综合治税管理网络,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联动,制定完善控管办法,有效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进程;同时,要根据旧村改造的投资规模,及时将旧村改造纳入重大建设项目管理,通过立项建档、跟踪管理、纳税评估等手段规范流程,深化管理,促使村委会依法及时申报缴纳税款,确保应收尽收。

【第13篇】低产田改造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8乡位于我县西北干旱走廊,境内无大的河流经过,常年降水量偏低。水资源缺乏,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全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中撤区并乡前的老温塘乡共有11个村,水利条件更为落后,据统计,80以上的农田无稳定的灌溉保证。拟建设的温塘垅基本农田改造(以下简称温塘垅低改)工程主要实施地为温塘村,涉及柘木、洪合三村,辐射大桥,正田等村,受益总人口达4500多人,直接受益人口为20__人,间接受益人口达2500人。工程主要内容为:4座骨干山塘的高标准硬化及改造,2条骨干支圳及配套灌溉渠道的修建及三面硬化。预计工程总投入为70万,可改造低产田1800多亩,同时可大大改善当地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群众增收,推进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1.项目背景情况。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连续三年出台了三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事关“农业、农村、农民”。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种粮直补、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等一系列政策。特别是今年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因此,在此背景下,启动温塘垅低改工程是符合国家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有利于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工程实施后,每年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300亩,双季稻种植面积可增加至1500亩,平均每亩单产可增加100公斤。

——有利于降低种植成本,减少劳动时间。实施低改后,种植水稻每年每亩可减少抽水用电等开支15-30元,同时可节约守水,放水等劳动时间3个左右。

——有利于提高防洪防汛能力,消除安全隐患。目前,谢泥坝、胡子坝等四个骨干山塘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急需资金改造。项目实施后,以上山塘将全部硬化,可大大提高项目村的防洪防汛能力。

——有利于改善交通状况,改变项目村落后面貌。目前,温塘村两条主要公路均傍水圳而建,由于没有修建高标准保圹,公路经常塌方,严重影响了交通的畅通。通过低改可大大改善交通状况,有利于沿圳公路的建设,一改温塘垅“天晴三日田开裂,下雨三日垅成河”的落后面貌。

——有利于融洽干群关系,构建设和谐新农村。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分析

工程主要项目为骨干山塘硬化及美化、渠道修建及硬化。所有工程大部分为土方及混泥土彻方,技术含量低,具有建筑施工资质的专业工程队伍均可承担所有施工任务。

经济可行性分析

该工程总投资为75万元,整个工程工期3个月左右。具体资金概算为:4口山塘硬化及美化工程需12万,2条支圳高标准改造(长3公里,流量为6立方,两面需彻上宽0.5米,下宽0.8米的重力式混凝土保圹)需45万,配套渠道(流量为0.4立方,长约4公里)需15万。其它费用3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每年新增粮食播种面积300亩,可产粮约120吨,1500亩水稻平均每年可增产100公斤,年增产量为150吨,合计可增产270吨,以每50公斤70元计,产值为38万元,加上节约的电费及劳力,预计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为40万,投资回报率高。

环保可行性分析

该工程基本上为零污染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没有破坏作用。

施工环境分析

该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当地群众期盼已久,乡村两乡级大力支持,施工环境优良。

三、资金筹措

1.项目资金投入总额及投入计划

总投入75万元。采取整体公开发包方式,由施工单位全额垫资,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付款。

2.资金来源

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0万,群众自筹12万元,山塘经营权拍卖10万元,在外经商成功人士捐款3万元。

四、项目具体的进度与计划安排

20__年12月1日——20__年12月30日可行论证、申请立项、工程设计

20__年12月20日——20__年2月15日经营权拍买、筹资

20__年1月15日——20__年1月30日工程招标

20__年2月5日——20__年5月5日工程施工

20__年5月10日——20__年5月30日竣工验收

五、主要结论

该项目符各国家政策,深受群众欢迎,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实施技术难度小,投资效益明显,经初步论证切实可行。

【第14篇】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后,农民变成了市民,他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原来依靠出租房屋的收入也将消失,村民必须选择新的从业方式,而很多村民文化素质较低,甚至一些是文盲,要妥善地进行城中村改造,村民培训问题必须先行。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

城中村改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最近,我们就此问题到武汉市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所到之处的市、区、乡(街)、村(居)以及村民对城中村的改造交口称赞。一项改革政策能够得到利益调整各方的一致认同这是少有的。我们认为,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政策稳妥,富有创见,既解决了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存在的产权模糊、机制不活、监督不力问题,又解决了城中村被边缘化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路子。武汉市的经验值得推广。

基本作法

何谓城中村?《现代汉语词典》找不到答案,武汉市是这样届定的:城中村是指《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城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图(1997-2022年)》确定的城市建设发展预留地范围内,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后仅剩少量农用地、农民不能靠耕种土地维持生产生活且基本被城市包围的行政村。据此,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总体范围包括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等区(城郊区暂未纳入此次改造范围)共计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涉及总人口35.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0万人。我们分别与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专班、汉阳区领导以及七个村的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科学确定六改一建改造政策。武汉市委、市政府站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2022年9月正式拉开了城中村综合改造的序幕。在借鉴广州、北京、珠海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市下发了《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办等部门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两个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任务是六改一建,即经济组织改制,改村集体经济的双层经营模式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户籍改登,将城中村村民农业户口改登为城市居民户口;村改居,依法撤销村民委员会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福利改保障,村改按月发放福利为一次性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改性,将城中村的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村湾改造,按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标准及要求,改善公共设施;按照城市管理规范要求,建设文明社区。

六改一建较之全国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有很多创新,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项长治久安的善政。长治表现在政策的前瞻性、系统性,充分考虑了村企业的发展以及村民融入城市等问题;久安表现在永久性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两年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是很科学的。

二、试点先行。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武汉市将城中村分为 abc三类,a类村为人均农用地小于或等于0.1亩,b类村为人均农用地大于0.1亩、小于0.5亩的村,c 类村为人均农用地大于0.5亩的村。同时确定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办试点;第二步是以试点为基础,全面推进 ab 类村的综合改造工作;第三步是逐步解决 c类村的问题。武汉市选择了16个村进行试点。汉阳区的城中村改造是武汉市的一个缩影,abc三类村分布均衡,有6个村先期进入试点。区委书记郑永新告诉我们:我们把这次城中村的改造看成是再造一个汉阳的重大机遇,当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精心组织,放手推进,深得市民的拥护。

三、严格控制操作程序。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步骤可以概括为6个字:先改制,后改造。即率先进行集体经济组织的改制工作,配套进行村民户籍变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撤消村委会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在完成上述改制工作之后,推动村湾改造建设。

改制是城中村改造的切入点。汉阳区对城中村改制的程序控制十分规范、严格,他们把改制分为九个步骤:第一步,做好改制宣传工作;第二步,做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第三步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第四步,制定集体资产处置方案,张榜公布,并根据村民意见进行修改;第五步,表决通过修改后的方案,依法办理有关确认手续;第六步,新组建企业向工商部门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第七步,制定或修改公司章程,明确股权管理办法;第八步,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召开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聘任总经理,作出董事会决议;第九步,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等。目前,汉阳区的试点村均已全部严格按照这四阶九步程序操作完毕,完成了改制工作。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全程阳光,上下透明。因而,极少有上访的,更没有闹事的。

四、把住股权量化的关键环节。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关键环节是资产处置,其间股权量化是难点。汉阳区区长李诗伟很有感触地说,改制过程中的股权量化要体现公平为主,兼顾贡献的原则。汉阳区试点村股权对象的确定、股权配置的数额、对村民补偿的办法等各村不同,但量化项目是相同的,分五种:一是人头股;二是劳动年限股;三是任职股;四是学历股;五是表彰荣誉股。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实行的是一村一策,股权量化有一个共同标志:群众同意。无论何种方法,要取得全部村民的绝大多数同意并签字。为探究村干部与村民股份量化的差距,我们对十里铺、前进、五里墩三个试点村的股份量化情况,尤其是村书记与村民的股份量化比较。

村 名

量 化

股 本

(万元)

量 化

对 象

平均每人持股

(万元)

支 书

股 本

(万 元)

与同工

龄村民

比 例

与平均

水平

比 例

大部分

村 民

股 本

(万 元)

十里铺

前 进

五里墩

5800

2718

3098

345

235

205

16.8

9.54

15.

52.00

29.79

61.84

1:1.60

1:1.53

1:1.20

1:3.0

1:3.5

1:3.0

30

10

30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三个村的村书记与村民之间的量化股份比例悬殊并不算大,群众能接受。

五、建立保障体系。城中村通过村改居后,村民变成了股民,乡里人变成了城里人,他们不仅享有城市居民享有的隐性福利,甚至有比城市居民还更多的生存门路和生活保障。据汉阳区委副书记李丹芳介绍,汉阳区城中村综合改造后,村民有了五条保障线,一是医保;二是社保;三是房保(城中村改造还建有户不超过300平方米的政策,因而村民都有房子出租收入);四是就业优先(村自办企业);五是低保。此外,持股分红还有一大块收入(当然也有风险)。

六、推进村湾改造。改制完成之后,改造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武汉市城中村的改造有很严格的政策标准。即将土地分为四类,一类叫还建用地,一类叫产业用地,一类叫开发用地,一类叫储备用地。

还建用地是指经过改建、整治后保留的住宅用地和拆除旧村湾后建设新居住区的还建用地。以村为单位计算,户均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或者人均不超过50平方米,容积率按1.6-1.8的标准计算。产业用地是指留给原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经济、解决村民劳动就业的用地。产业用地的测算标准是按照改制后的经济实体中原村劳动力(含退休人员)劳均80平方米计算。开发用地是指为补偿建设还建房投入,在村湾改造腾退土地和其它剩余土地中按一定比例拿出用于商品房开发的用地。其测算标准是按新建居住区还建用地的1:11:1.5的比例确定。储备用地则是留足上面三地之后的剩余土地,纳入土地中心统征储备。

初 见 成 效

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试点工作已进行了两年时间,成效显著。

16个试点村均已全部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共涉及集体总资产20多亿,扣除改制成本、缴纳社保基金等,用于股权量化的达14.64亿元,界定股民6708人。此外,二环内还有21个非试点村也完成了改制工作。

16个试点村均已全部完成户口改登工作。共5284户、11157人转为了城市居民户口。此外二环内还有13个非试点村完成了双登工作。

16个试点村有15个完成撤消村委会建立社区居委会工作,非试点村也有8个完成了撤村建居工作。

16个试点村有15个村参入了社保。共筹措资金7700余万元,参保劳力达4018人,参加养老保障共1589人,养老保障面已达到99%以上。非试点村有14个村5766名劳力1194名老人分别参加了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障。

16个试点村先后完成了改造规划编制和审批。部分村土地已经挂牌,有的村正在开工建设之中,有的还建房一期已全面封顶。估计今年将有10个以上的村可开工建设,二环内非试点村将有20个村可完成改造规划编制工作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已经初见成效,前景可期,主要表现为:

一是明晰了产权,探索了一条公有制实现的有效形式。通过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原村集体的资产得到了全面的清理,非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得到了彻底的清理,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不良资产依法进行了处置,有效地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通过改制,改变了原村集体资产村民名义上共同所有,为现在实际上按份共有,维护了广大村民的自身权益,调动了群众关心企业发展,参与企业管理、监督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二是规范了经济管理形式,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土地资源变成了资产,变成了资本,变成了资金。城市化对城中村土地资源的无序吞食,将逐步改变成有序开发。集体经济管理形式,从自然松散形态走向了现代企业规范模式,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走向市场,从初级和低级发展阶段走向高一级发展阶段。招商引资有了一个落脚的平台,集体经济有了一个起飞的机场。

三是提供了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和谐。老百姓由农民转变成了居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生活无忧虑,幸福有保障,许多矛盾和问题悄然化解在底层,这对于社会稳定与和谐意义重大。

四是畅通了城市化道路,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一举改变了城中村农村集体土地分散征用、分块变性的问题,以村为单位地块打包挂牌,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找到了解决城中村问题长治久安的途经,找到了解决旧城区改造的新途径。

经 验 和 启 示

城中村改造源起城市化。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丧失农村经济形态的都市乡村,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城中村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市(村)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突出问题。武汉市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为解决这一综合顽症找到了一条新路。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是:

一、实行综合配套改革。这是武汉城中村改造的亮点。城中村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既是农村问题,也是城市问题。是综合性的问题,就应该采取综合配套政策。实践证明,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总体设计是科学的,突出体现在它是综合治理而不是单兵独进上。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包括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户口改登、撤村建居、建立社保、改造旧村湾等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旨在通过综合性改造,使城中村在经济组织形式、社会管理形态、生活居住形态方面实现全方位变革,让城中村居民共享城市化发展的成果。既考虑了集体经济的生存发展,又考虑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既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需要,又考虑了百姓的发展需求,既考虑了眼前利益,又考虑了长远目标,既考虑了政府的经济承担能力,又考虑了群众的心理承受压力。综合配套改革思路慎密,整体推进,试点两年来,悄然无声地变革,水不动鱼不跳地推进,综合配套是最明智也是最关键的。

二、把准时机和条件。推进城中村改造要把握好火候,行政捏合、人为推动都有是大忌。早改改不动,迟改动不了。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时机把握得比较好。就武汉市财力而言,只能走低成本改造之路,也就是说,既要完成改造任务,又要在资金上财力上包括资源上自求平衡。武汉市城中村民居正处在二、三层楼时代,改造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一旦城中村民居进入六七层时代,改造的成本就太大,政府买不起这个单。一些城市出现政府退无底线、百姓屡拆屡建的被动局面,就是教训。从城中村的现实状况看,改制改造必须坚持五个必备条件:人均耕地在0.5亩以下;村湾建设在城市规划之中;有能够理解政策和落实政策的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有能够支付或者承担改造成本的经济实力;有大多数群众的同意和支持。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最好不要动,否则难收场。

三、充分相信、充分依靠群众。成立市城中村综合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挂牌时,武汉市估计这项工作问题大,矛盾多,上访堵门少不了,为顾及影响,他们把办公室从市政府大院里搬出去借房办公,并作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结果恰恰相反,两年来,市村改办未遭遇一次恶性集体上访,办公室人员由原来10多人减为1人,办公地点从政府外又搬回政府内。这故事我们当初听了有点将信将疑。后来我们到村里座谈,得到了印证。在罗家村、在前进村、在铁桥村等地,村干部都曾接待过群众来访,但问题都能解决在村一级,解决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十里铺村书记刘启社告诉我们,来访较多的是原来农转非人员,要求量股分红,要求享受福利待遇。他的办法是,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你在会上把理由摆出来,然后请群众表决通过,通得过就给,通不过就没有。因而我们走访的村,原农转非居民的待遇大不一样。武汉市的经验证明,凡事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把道理跟群众讲清楚,并且凡事请群众当家作主,由群众代表大会决策通过,没有走不通的。通过这一次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城中村的老百姓对什么是以人为本,对怎样当家作主,有了更具体也更深切的体会,基层民主建设因此迈出了一大步。

四、坚持一村一策。同样是村里书记,沙湖的闵芳华同志,不要贡献股,与村民平等分股;十里铺村的刘启社同志就有乡党委政府奖励给他的5万贡献股。同样是汉阳区的试点村,前进村支书量化股本是同工龄村民的1:1.53;而五里墩村支书的量化股本是同工龄村民的1:20。同样是股权设置,前进村提了40%的集体股,十里铺村就没有设这个项目。同样是为群众办福利,十里铺村拿现金一次性支付,前进村就用贷款解决。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办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手段,都可以,只要群众通得过。这就是从市到区到乡到村到组,大家齐声叫好的工作模式:一村一策。一村一策好在解决问题,尤其是能解决复杂的问题,解决政府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甚至能创造性地解决与政策擦边的问题。因此,这个模式特别为群众认可,特别为村干部喜欢,也特别为上级青睐。改造涉及上百个村、上千个组、几十万人,事情千差万别,村情千差万别,人情千差万别,不可能一刀切,不可能齐步走,一村一策,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主动面对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积极性,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是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顺利开展的一条真经。

五、面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推进改制。武汉市在这一点上毫不含糊。集体经济组织改改制的方向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股份制企业,告别村企合一、村社合一的集体经济组织模式。武汉市试点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有三种形式,一是原有经济实体是公司制的,按《公司法》进一步明晰权属,优化调整股权结构,即将村委会所持有的集体股权量化给具有股民资格的村民;二是对非公司制企业,通过改制,按集体资产处置方案,根据《公司法》进行改造;三是原没有企业经济实体的集体经济组织,要求组建公司制企业,也可由村民会议决定选择适合自己的改制形式。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改制,都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公司制治理结构,全面进入市场,否则,只求形式上改制,本质上没有多大变化,企业得不到发展,股民得不到分红,最后将难以为继。或者是借改制之名将集体财产改进了少数人的腰包,老百姓不答应。

六、强化协调服务和加强监督。城中村综合改造,被称之为比搞土改还难,至今仍然为很多城市大伤脑筋。首先,村班子战斗力要强,遇到问题和矛盾不推诿。其次,政府不能越俎代疱,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村民自主,政府的职责是把好程序关、审批关。第三,加强协调。这项工作政策性特别强,涉及到的部门特别多,需要大力协调。第四,加强监督。事关群众切身经济利益,事关集体财产资金,特别需要加强监督。汉阳区纪委监察还有检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了城中村的改造,督促阳光操作,设立举报热线,逐项审计公开,这些警示性的工作做在前面了、做到位了,老百姓就放心了。

几 点 建 议

武汉市的城中村改造经验,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从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的进程看,改制、进入社保需要支付大量的改革成本,只有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制定土地效益最大化的村湾改造方案,才能为改造提供财力保证。由于这项工作涉及的相关因素众多,各种矛盾交织,我们在调查中感受到,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一、加强工作协调,做好政策间的配套和衔接。目前,有几个方面需要尽快衔接或协调。一是加强改制与改造之间的推进衔接。我们在十里铺、铁桥、五里墩等村了解到,试点村改制后的改造推进不够理想,卡在土地变性以及规划审批环节上。改制试点村大都支付了大量改革成本,寄希望村湾改造中通过土地整合实现成本置换,改造不启动就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甚至有可能前功尽弃,土地转不灵,股民成灾民,改造进展不顺,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社会矛盾。二是自求平衡的小社保网要创造条件进入社保网。村改居过程中的村民进的是武汉市自成体系的小网,不仅保费高(人平38000元),而且运转久了,可能出现障碍,留下隐患。三是村改居后村建制要保留一段时间。与建居同时撤消村建制,不利于改制与改造之间的衔接。在村湾改造没有完成前,已改制的企业履行拆迁、公共事业、公共设施建设等职能,名不正,言不顺与此同时,改制企业一旦无利可图,极易规避困难,把矛盾推向政府。

二、扶上马送一程,对城中村改制企业以扶持过渡期。相当一部分改制企业还相当脆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很大困难,政策层面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以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展。一是试点村改制都付出了巨额成本。补偿农转非人员、为劳动力补缴10年的社保、医保基金、为退休人员交纳10年的养老保障及医保基金等,村均都在两三千万元。二是试点村改制企业仍然承担着新建社区的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维护等这些企业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的村还要对领取养老保障金的进行再补贴。三是试点村改制企业税收负担明显加重。一般而言,城中村的产业主要是物业。改制前,村集体的物业租赁享受了很多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改制后一律按城市企业对待,物业税达到收入的17%以上,村民受惠大幅减少。四是试点村改制企业承受着分红的压力。村集体经济改制后,股民的期盼是分红并能逐年提高,过去是给村民发福利,表现为施予,现在是分红,表现为贡献,经济压力陡然增大。因此,改制企业现在正处在最困难、最重要的转换时期,必须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一个过渡扶持期,这不仅仅是企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维护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三、打破属村地域界限,追求城中村改造的整体效益和板块效益。武汉市城中村的改造是以村为单位安排还建地、开发地、储备地,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操作,便于推进 ;不利的一面是不利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也不利于各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开发建设,容易形成新一轮的城中村现象。对于地处城中、区位相邻、地块零碎的村,可考虑以两至三个甚至更多的村为单位,依据同一区域的改造规划,实现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最佳整合,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最大化。总的原则是村湾改造建设规划服从城市建设规划。但村湾改造规划,也要尽可能地体现规划的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统一性,考虑它的规模效益、区域效益、板块效益。根据区域规划的功能区分,科学地成规模地配置还建用地、产业用地、开发用地,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减少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成本。

四、合理调整利益,确保村及村民土地市场化的合法权益。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核心是土地变性,这就有一个国家、开发商、村及村民的土地利益配置问题。总的原则应该是:确保村及村民的合法权益。从武汉的情况看全省,首先,对人均占地不足0.3亩的城中村,应原则上停止与综合改造无关的商业项目土地征用和储备。因为,总体上看,人均占地低于0.3亩,还建、土地开发、发展都无法平衡,最终仍然要由政府埋单。其次,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土地市场化,政府应让利于村及村民。随着城中村的土地逐步挂牌,走进市场土地量的占比肯定会提高,市场关注度也会提高。但由于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变性是最后的晚餐,地块零碎不规则,利用效率不高,为了调动城中村改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可考虑对城中村土地挂牌交易减免规费,并在土地出让、土地增值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实行以奖促改,或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城中村改造公共设施建设。

五、探索多种安置方式,降低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从有些试点村旧村湾改造方案编制来看,由于土地资源太少,往往是靠提高还建房和开发商品房的容积率来达到平衡,这样不仅影响了环境的改善,也加大了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还给将来的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在保证广大村居民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可采取实物还建、货币安置、部分实物部分货币多种安置方式,尤其应鼓励采取货币安置补偿的办法,这样更有利于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分区建设。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有利于加快原村民与城市居民的融合。

【第15篇】供热管道改造优秀调研报告范文

每个采暖季到来后,总会有不少地方供暖效果不佳,供热管道改造调研报告。接下来就会有热企称,为保证供暖效果得更换供暖管道,但需要居民负担不少费用。11月29日,了解到,供暖管道是否应该改造,改造费到底由谁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收取,这些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热计量表改造时,每只收费1600元,政府补贴一半,居民负担800元。但建筑保温和供暖管网改造价格由市场调节,不属于政府定价范围。于是,关于供暖管道改造的问题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案例一 没答应换管道,供暖效果仍挺好

“10月份的时候小区内贴出通知,让我们每户交1680元的供暖管道改造费用。我们供暖,除了要交供暖费,居然还要交管道改造费!”11月29日,奎文区三友文锦苑小区6号楼居民王先生向表示,居民们都非常气愤,也拒绝缴纳这部分费用。业主委员会还告诉他们,如果不进行管道改造,小区今年的供暖效果会特别差,温度根本提不上去,让他们最好尽快交上管道改造费,免得影响正常供暖。

“我们都没有交的,小区内也就没有进行管道改造,还像以前一样供暖,家里的供暖效果挺好的。”王先生表示,他是第一批入住该小区的居民,住了8年就说供暖管道不行了,他不理解。

王先生认为,小区内的供暖管道出现问题,维修费用应该由小区开发商或者供热公司解决,不应该把费用摊到居民身上。“家里有老人、小孩,肯定是需要供暖的。本来我们都在想今年冬天得用其他方式供暖了,没想到11月16日,家里的暖气片热了。供热公司26日在门口贴出通知,让我们去交供暖费。”王先生说。

在该小区的宣传栏和安全门上,看到了王先生所说的供暖费收费通知,通知要求居民在11月28日至12月1日期间缴纳供暖费。在通知的第四条特别指出:“因贵小区供热管网未进行改造,如今冬因管网漏水抢修造成停暖,停暖期间不退费。”

对此很多居民提出质疑,认为这是霸王条款。

案例二 说是管道漏水,不改威胁停暖

在今冬供暖正式开始前,潍坊栋海热力有限公司称经济区金都花园小区供暖管网及换热站系统存在严重问题,要求对小区进行供暖系统改造,费用由小区居民承担一半,区政府承担一半。其中,小区居民需缴纳每平方米24.24元的改造费,如果交钱户数达不到95%以上,会影响小区供暖。

多位居民表示,因为热企给不出合理的解释,管道改造遭到了多数居民的强烈反对,后来热企给小区下达了停暖通知。经过小区居民多次反映,以及业主委员会与相关部门沟通,栋海热力最终及时为金都花园小区供暖。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居民们耿耿于怀,对供热企业更加不信任。11月15日早上,居民们被通知水压不够,要求停暖检查。“以前都说我们小区管网漏水严重,可是挖开4号楼、6号楼的管道之后,我们也没看到供热公司所说的情况。”金都花园小区的一位居民告诉,15日晚上,居民因家中温度不高,去换热站查看情况,结果看到换热站补水箱水满后,一直有水从溢水管流进下水道中。

“供热公司换热站任凭补水箱往下水道跑水,我们怎么能接受供热公司的说法呢?”这位居民说,他们怀疑换热站故意跑水,于是拨打电话报了警。

29日,潍坊栋海热力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目前他们片区的小区供热都很稳定,当问到金都花园小区的供暖情况怎么样时,工作人员说“还行”。

案例三 改造费没标准,竟需讨价还价

说起管道改造一事,家住奎文区新华小区的吴先生表示,他们小区去年进行过户内供暖管道改造。“那时候物业下通知让我们每户都交改造费用,最开始是每平方米81元,大家接受不了,后来降到了每平方米61元,业主还是不愿意,最后改为每平方米51元。前前后后换了3次价格,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吴先生说,为了能及时供暖,大家都硬着头皮把钱给交了。

“我家房子100平方米左右,交了5000多元。有一些业主嫌贵,直接和邻居自己找人进行了改造,只花了2000元。”吴先生说,总感觉自己那5000多元花得有些委屈,“从每平方米81元降到51元,供暖企业是不是还赚了钱?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我们只能自己讨价还价,能有统一的规定就好了。”

家住奎文区向阳苑小区的王先生表示,他们也是去年进行的户内管道改造。“120平方米的房子花了3000多元,我们当时把钱直接交给了改造的企业,本来以为今年肯定又得让我们交钱,对小区里的管道进行改造,但是没有动静,看来今年不用改造了。”王先生说,价格没有统一规定,他们担心等到户外管道改造时又得交不少钱。

今年10月份,位于奎文区东风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附近一单位宿舍进行了管道改造。小区内的管道由单位负责,而居民们被要求每户按照每平方米65元的价格进行交费。

疑问一 供暖管网改否 到底谁说了算

了解到,每年冬天,因为供暖管道改造引起的纠纷不在少数。很少有居民知道供暖管道为什么要改造。

经济区金都花园小区的一位业主告诉:“居民反映供暖效果差,供热公司将责任归咎为供暖管道破损,要求改造供热管网,但供热公司又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这怎么能让居民们心甘情愿地拿钱呢?后来又有了换热站跑水的问题,供热公司的做法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每年的供暖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很难说用户家里不热就是管道有问题,因为管道的热量损耗只是一部分,换热站的温度达不达标以及流量大小的控制,这些掌握在热企手里的数据,居民们都不知情,调查报告《供热管道改造调研报告》。居民家里一旦不热,供热公司就建议更换供热管道,费用还得由居民来掏,居民们肯定不愿意。”金都花园小区的赵先生对说。

除了供暖管道是否应该更换外,还有很多市民对供暖管网的保修期进行了质疑。根据建设部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的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供热与供冷系统的保修期限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保修期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第一年住新小区很多都因为入住率低没法供暖,第二年供暖一般情况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第三年管道坏了,开发商就不管了。”在奎文区锦绣园小区买房两年的王女士这样告诉。

疑问二 改造收费标准 啥时候能统供暖管道改造,作为施工企业的供热公司是如何核算出这个价格的?潍坊一家供热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供热管道改造很复杂,供热公司会先核定成本,根据不同的小区、不同的情况,分摊到供热面积,得出一户或者一平方米收多少钱。因为不同的供热公司使用的材料不同,所以不同的小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价格。

询问了多个小区的供暖管道改造价格,收费的标准五花八门,有的小区按房屋建筑面积收费,有的小区给出改造费“一口价”,还有一些没有听说过的改造费名目,弄得居民们一头雾水。

寒亭区富祥花苑小区的一位业主告诉,今年他们小区收供暖费的时候多收了300多元,说是要重新铺设管道,而交上这300多元之后,什么收据也没给开,跟供暖费一起开在了一张单子上,名目就是“供暖费”。

29日,询问了市燃热办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我市的供暖管道改造涉及的小区并不是特别多,现在并没有一个标准,都是根据小区的情况进行核定,改造的面积大,可能需要的费用就多,这需要小区业主跟供热公司协商价格。

在寒亭区一家银行上班的李辉告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供热公司如何核定价格也不透明,老百姓到底该交多少钱?我们也希望政府给我们一个说法,毕竟供热是一种公共事业,并非一种以纯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行为。” 供热管道改造调研报告想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请上本站范文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