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精选多篇)

来源:范文范 2.64W

目录

初中作文教学(精选多篇)
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杂感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反思第四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方略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巴东县沿渡河初中 岳燕

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入手。然而,面对七年级新生的作文,我陷入沉思。为了省时、高效、大面积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我在研究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学生知识差缺的基础上,决定避免学生厌烦了的大讲特讲审题立意之类重复内容的无效劳动,一改常规,从作文评改入手,辅以引导观察、打高分、开辟作文第二课堂等手段,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作文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一学期来,学生一个个由怕写作文到乐写、会写,先后有13名学生作文在作文网站上发表,点击率很高,一人获作文竞赛三等奖,多人获鼓励奖。

我在作文评改中的几点做法归结如下。

一、在草稿上下功夫

学生作文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作文完成,不愿认真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

对此,我把指导作文的主要力量放在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上。为了培养他们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一是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讲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二是具体指导,提高他们鉴赏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作文命题后,根据题目的难易,我只简单地提示题目的要求范围,可写哪些材料,注意点,指定交文章的时间,就让学生下去写。或观察,或搜集素材,或构思、打腹稿,写草稿,从不让学生在一节两节课内完成一篇作文。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养成他们认真作文的良好习惯。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具体修改方法如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有几个错别字;四看有几个病句;五看标点符号有几处错误;六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十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这样,教师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种加强作文指导的做法,更加贴近学生作文。

二、在评讲上下功夫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第二次作文评改上,我着重表扬修改后有进步的同学,评讲优秀生作文。因为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我就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选评优秀生作文,我把它称为“突破口”,它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我每次作文,都从中发现一两篇较好的作文,或修改后的亮点,加以讲评、鼓励。开始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我发现受过两次以上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前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获评。比如,王庆在他的作文中,写到他第一次偷偷去上网时的欣喜又恐惧的心理,写得非常细腻,我把他的这段心理描写作为优秀片段在班上评讲后,他的作文兴趣大大增强,作文水平提高飞快。

另外,我还选用相同内容优劣对比的方法评讲,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会分析好的好在什么地方,不好的是哪里不好,在以后的作文中自然学习优秀的写法,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为了培养优秀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我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作文课外活动,如办作文园地,开展作文竞赛,编优秀作文选,读书评报,写观察日记,给报刊、网站投稿等。这样,我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批喜爱作文的同学。他们作文成绩的迅速提高极大鼓舞了中、差学生。

三、在批改上下功夫

对于中差生,我以批改为主,让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差生作文差的原因,主要差在知识能力上。而且这种差非一日形成,久而久之,产生了“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要想提高差生作文水平,克服这种心态是前提,其次是给他们具体帮助,在最基础的选材、内容写具体、字词句的训练上多给予帮助,使他们走出作文困境。对待差生作文,我主要是面批面改。针对主要差缺,一学期每个学生只需批改2次。最初面稍大,逐渐形成宝塔形。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给予鼓励。改后作文不免写上几句“你进步了,难能可贵”“祝贺你进步了,你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之类热情鼓励的话。寥寥数语,往往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有个学生对我说:“其实我们都怕作文,我们又都想写好作文,不让老师失望。”

四、在技巧上下功夫

为了增强评改实效,我备有评改手册,记下学生作文中共性问题。我发现有些毛病,对学生作文影响很深,十分顽固,必须强制改正,方可凑效。在这些方面我就有重点地教给学生一些技巧。

(一)三段式

对于初写作文的学生来说,三段式要求是必要的。到了初中仍只会三段式写法,势必束缚学生作文思路。对此,我要求学生中间一段必须放开,要有层次。要多一点观察思考,把事、物写具体;要多一点刻画描绘,把人、物写生动;要多一点论据推理,把道理讲明白;要注重细节描写,要写出事情的波折。使文章内容充实具体,这样克服了学生作文三段式的毛病。

(二)开头结尾模式化

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模式化,没有新意,没有变化。针对这一现象,我就教给他们画“凤头”和写“豹尾”的技巧。让他们懂得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式是千姿百态、风格种种的。学会用各种方法写好开头。如描写环境,渲染气氛法;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法;巧设悬念,倒叙入题法;言此意彼,曲径通幽法等。还学会用各种方法写好结尾。如含蓄隽永,余音绕梁法;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法;乌龙摆尾,辉映开头法等。这样学生逐步学会用各种方法写好开头和结尾,让开头写得美丽,让结尾写得响亮。如我以“幸福的色彩”为话题作文,吴钇联写的《蓝色的幸福》开头是这样的:“她,自信坚强,做任何事都充满干劲;她,博学多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她,育人有方,教育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她就是我的班主任。”抓住班主任的特点,用排比的句式,开头亮丽。结尾是“恩师如石,堆叠生命之山;恩师如山,呵护生命港湾;恩师如港湾,停靠生命之船;恩师如船,载我出海远航......我在恩师创造的蓝色幸福空间幸福成长。”结尾语言优美,升华主题。向镁玉《牵动心灵的声音》的开头是“我能看见,夜风打着优雅的手语,从晶莹小窗前划过;我能闻到,春雨和着淡淡的清香,飘洒在屋檐上;嘘,闭上眼,我听见满山遍野的花

骨朵儿正在轻轻地绽放......”正文写的是友谊之花盛开的事,结尾是“抬头望望对面的小山,五彩缤纷的花朵点缀着青葱的山峦,闭上眼,甜蜜在心中荡漾开来,花朵儿还在轻轻开放,我贪婪地倾听着,要将这最动听的声音保存在心灵最深处,当我孤独时,放出来静静欣赏。”学生作文的开头结尾再也不是一个模子,而是多姿多彩了。

(三)孤立地写人物外貌

写人物外貌,往往千人一面。男孩不是“大大眼睛,圆圆脸,两腮有个小酒窝。”女孩总是“红红的小脸,乌黑的头发,扎两只羊角辫。”为了纠正这种写法,我选了班上一位同学写的作文《看我七十二变》中的一段,让学生评讲:

虽然,我有时很乖,但我有时也很令人讨厌。有一次,我坐在课桌上,看见几个同学在下军旗,我走去,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也去与同学大战三局,可我话还没说出口,他们就嚷着不让我来。我心里火了,想一手打乱他们,那棋子也好像在说:“来呀,打我呀,胆小鬼!”我终于忍不住了,“大闹天宫”,伸手抓住棋盘,掀了棋子,那一颗颗棋子满天飞舞,像流星雨似的,落在地上,他们瞪了我一眼,就一个个蹲下来捡棋子。不一会儿,棋子又排好了,我在离棋盘不远处,注视着他们,我又冷不防地来了个“井底捞月”,一颗颗棋子又满天飞舞,他们个个都呆呆地站在那,过了一会儿,他们才回过神来,蹲下身子来捡棋子,收起来。我看了方解心头之恨。

通过讲评,使学生了解这段文章为什么生动形象,主要原因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不是孤立地写人物外貌。从此,千人一面的写法慢慢得到了克服。

通过一学期的作文教学尝试,我今年带的两个七年级班的学生作文兴趣很浓,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大面积提高。

2014-05-07人教网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杂感

初中作文教学杂感

(一)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谈到我国四种作文教学的体系:一、观察——思维体系;二、模仿——创造体系;三、写作知识——写作能力体系;四、文体综合体系。它们各有长处和不足。

开明版初中语文教材是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为总体思路编写的。教材组成以写作知识为轴心的写作单元,用写作知识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鲜明地体现出了写作知识——写作能力作文训练体系的特点。

教材的第一册与阅读教学相配合,安排了作文基本规律的指导,避免了文体综合体系中注重分文体进行综合训练,缺少作文基本规律指导的不足。

开明版初中教材以记叙文写作为重点。涉及到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册等,其训练过程的设计兼收了文体综合训练体系考虑作文教学由易到难渐进提高的长处。注意到由写事到写人,由写一件事到写多件事、由表现人的一个思想品格到表现多个思想品格,由叙述具体到描写细节,由叙述为主到多表达方式的运用,??。

本套教材第三、四册配合阅读安排了说明文写作教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和第五、六册安排议论文教学,这就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它读写结合的特点。

(二)

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第一、应从观察——思维作文训练体系的角度,重新审视开明版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观察、思考、积累”单元的意义。该体系强调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它很好地解决了写作素材的问题,为学生作文说真话诉真情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开明版 “观察、思考、积累”单元的意义十分重大,观察、思考、积累确实该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我认为,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就是他们心智发展的过程。心智的发展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们观察得越细,思考得越深,写作文的材料也才会越多。这样写下的一篇篇作文肯定会记录下学生初中生活的心路历程,是他们心智成长的日记。

“观察、思考、积累”单元把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当作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开始,该单元课文正可用于讲授观察知识。进入第二册结合阅读教学——状物、写景、人物描写、场面细节,更可集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我认为观察静物和景物允许反复长时间进行,是观察训练的入门阶段,而且静物和景物的观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进而训练难度相对大一些的事件和人物观察,不但会变得相对容易,而且学(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生已培养出的对生活美的渴望会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用观察训练串联起记事、写人、状物、写景四类文章写作知识的学习与作文练笔,顺当流畅。在初二、初三的作文教学中也要坚持观察的训练,否则写多事件、表现人物多个思想品格、描写细节等复杂的作文训练内容很难完成。

第二、开明版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册教材将不同文体的阅读与对应文体的作文相结合,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之间似乎是相互独立的。我认为除了在作文基本规律相通这一点之外,三者之间还有联系。初二、初三学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写作也提高难度——要求学生完成用两三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或思想品质;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较全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之所以这样编排是因为这个时期是学生逻辑思维开始形成的阶段。因此我认为,初二、初三的作文训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思维训练。学习思考正是这三种文体作文训练的交点,换言之,它们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上是有相互作用的。但实际上说明文写作一般不受重视,原因是写作中往往依赖别人的文字材料,很难彻底反映出学生本人的写作能力,难以完成考试和评价。我认为正可以利用材料组织说明顺序,调动学生思考 1

材料间的关系,这就是在训练学生学习思考,对帮助学生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是有好处的,——学生会尽可能深入地思考多事件间的内在联系,而不会再用一个过渡性质的复句对事件做表面的肤浅的粘连。对说明文写作,我们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议论文写作对记叙文写作当然也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及反驳一个错误观点的简单驳论文可以训练学生较为多角度地、深入地思考事件的意义,明确事件与观点间的联系;读后感中“联”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调动学生在更宽广的生活范围里思考事件的意义。这些对学生记叙文写作中做到立意深刻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读写结合,课文既是学习写作知识的教材,也是学生作文中尝试运用写作知识的模仿对象。模仿——创造作文教学体系告诉我们,作文时以一篇或多篇范文为例模仿,可以减低作文难度。经验也告诉我,作文好的学生会模仿课文的写法,而他们的成功习作又会成为其他学生模仿写法的对象。这里难度在递减,而能够尝试运用写作知识的人数在递增。模仿是创造的起点。学生用在模仿中逐渐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来自如地表现自己的生活,就是创造。这不也正是写作知识促进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吗?

参考文章:

《北京、开明版初中语文教材介绍提纲》(见《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一册开明出版社 1999年6月);

《本套教材写作教学序列说明》(见《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五册开明出版社2014年6月)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王鹏伟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对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件苦差事,初中作文教学反思。学生面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一个字来,教师批改那些千人一面、文不对题、乱七八糟的文章,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对此,老师学生都是苦不堪言,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通过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积累。课外多积累词语、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写作的基础。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而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忽略了课外阅读,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来充实自己,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所以我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语故事及优秀文章等,并且要求其他同学在本子上作好记录,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积累更多名言名句,同时也能培养写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其次,观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是美的。”何不让学生有意观察大自然、练就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激发观察兴趣呢?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大自然,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清晨,皓月当空、星光灿烂的夜幕,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色……这一切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魅力。送给学生一把兴趣的金钥匙,让他们打开心扉去看、去说、去发现、去体会。

再次,鼓励。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出他们不竭的创作动力。因此,教师都要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期待肯定和赞誉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有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就会有希望。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他们苦心经营的结果,他们劳动的付出都渴望得到承认,因此要善待学生的劳动成果。作文讲评中巧妙的运用评语激励学生或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赞扬,会极大的点燃学生的写作愿望,他们就会投入更大的写作热情,尽量去写好每一篇作文。这样,赞许和鼓励,会更大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消除了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学生就乐写、善写,逐步写出较为成功的作品。。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去找到一条能真正体现本人教学风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四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作文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交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和表达方式,同时,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学习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现代文化中,写作基础理论很多,但众多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迷茫。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一、让学生从范文中临摹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二、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写作兴趣。三、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四、采取多种评改方式。

【关键词】:临摹;激发兴趣;阅读;评改

正文:学生写文章,正如到深山探秘,到风景区游览,不让他们自己操作,自己走路,他们如何晓得“妙笔生花”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再者,文章是带有极强的个体性的精神产品,是不能用同一模式去规范的,同一个教师,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作文,若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同一种语言风格去修改,又怎能符合每篇作文的要求呢?学生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又怎能不被淹没呢?所以,我们不能以教师的批改来代替学生的修改,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临摹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临摹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临摹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眉毛、红红的脸庞”等。这就不是“临摹”,而是“照搬照抄”。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启发。

二、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写作文的心理。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的日子”、“我的内心深处”。所以要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的情景。教师只有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增加课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每个人,仅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这样,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阅读书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这样,写作时可以很自然地信手拈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生动、完美。所以,多阅读文学作品是一条通向写好作文的成功之路。

因为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必须每天阅读,获取信息,使胸中有素材。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可见获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难写作文了。

当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学生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开始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采取多种评改方式。

传统作文教学,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欣赏者和评价者,个人主观性特别强,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后,学生对各种文体创作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掌握,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仍然会把握不住,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首先教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修改作文。因为朗读,要读出字音就必须看清字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现一些错误。同时,通过朗读,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作文是否通顺流畅,文笔是否优美等。

其次作文修改前,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修改的目标,然后,让同桌间交换或组内交换,也可男女互换,让学生自由选择交换对象进行评改。通过交流过程可以取长补短,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当然,还有其他的修改方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用心发现,适时引导,及时训练,学生的修改方法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写作水平也一定能够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

文章

来源 莲山课深圳物流公司深圳货运公司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方略

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方略

利川市毛坝初中 向开和

回顾近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个人认为新课改以来,作文教学的发展势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如何,窃以为作文教学可以找到一些基本方略:

一、作文命题范围──关心事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阶段目标的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是“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这些要求和建议明确指出中学生作文命题范围要“事事关心”,即关注自我、关注家庭、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国是、关注世界等等。例如《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了母亲的微笑》、《感受生活之美》、《家乡的生活环境》、《把爱心带给他人》、《美国的人权》、《韩剧为什么在大陆流行》、《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姐弟相处巧门》、《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一次难忘的“旅行”》、《无法打开的门》、《凿开上天的路》、《走遍东西南北》、《孔乙己,我想对你说》、《于勒,回家吧》、《我的qq空间》、《网友一夜情》、《给灾区献爱心》、《等待爸妈回家过年》、《五一长假还是短休好》、《初三真累》、《我给教育部长建一言》、??等等。这些文题,直面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关注到方方面面,可以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写作欲望,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畅所欲言,下笔有神,落笔成文。有利于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利于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有利于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作文材料挖掘──广积深挖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是这样的:生活十分单调,见闻十分狭窄,作业十分繁重,心灵十分扭曲,处境十分孤僻,感情十分脆弱,话语十分粗俗,性情十分暴躁。只要一碰上作文课,就是“抓耳挠腮”“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结果要么浮想联翩、要么东拼西凑、要么“直接借鉴”。

解决办法可以这样: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视听设备,在课间或三餐饭时开放新闻频道。

二是订阅班级报刊,共建班级图书角,利用夕会或课外时间或阅读课阅读。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语文竞赛活动或综合性学习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等。

四是开创班级作文诊所:语文教师任主任医师,优秀作文创作者任医师。作文可以不定时,保持随到随就诊,每小周会诊一次,并及时反馈会诊结果。会诊时“优生差生,俱为一体。”会诊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结果定能“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五是“广积粮,深挖洞”。

如写《我的妈妈》一文,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观察妈妈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等不同时期的照片,引起回忆。边看边思:妈妈的哪一个时期对我产生过重大影响。

第二步:回家仔细观察妈妈的头发、面容、手臂、腰背、腿脚、眼神、牙齿等等,找出变化较大的方面,并思考其原因。

第三步:找外公外婆、舅舅舅母、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哥姐弟妹、爸爸、邻居,甚至与妈妈有隔膜的人等,听听她们是怎样看待妈妈的,结合自己的了解做出思考判断。

第四步:列举出妈妈一生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事件,并找出其中最富典型意义的细节、语言、行为、习惯、交往等。

第五步:结合自己表达需要,筛选各个不同渠道收集的材料,并进行精加工处理。

通过种种有效途径“广积粮,深挖洞”,学生一定会:有话可说、有人可记、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我的妈妈”一定会是一个栩栩如生、形象丰满的“我”的“妈妈”。

三、材料组织──成竹在胸

有了下锅的“米”,还得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把“米”放到锅里,才能煮出中看、好吃“饭”,这就要写作者对自己收集的“米”要成竹在胸。否则就很

难实现“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的目的。一般来讲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如:

1.时间为序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这样安排的:“许多年前”→“有一天”→“过了不久”→“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皇帝亲自带着一群高贵的骑士们来了”→“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全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把皇帝这个最高统治者的丑陋形象一步步推到读者面前,给人留下完整深刻印象。

2.片段组合

朱自清的《春》的主体部分依次组织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这些片段,既独立成段,又围绕“春”构成一个整体,层次分明,结构井然。

3.空间转换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包括两个不同空间范围的故事:一是百草园,一是三味书屋。写百草园突出“乐”,写三味书屋突出“恶”。两部分之间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过渡,结构紧凑,衔接自然。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以先生而言,一是知识渊博,二是教学认真;以学生而言,一是敬慕先生,二是伺机寻乐,三是乘机嬉戏等。由此可见,组材方式不是单一的,也可以同一篇文章综合运用各种方式。

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还可以倒叙开篇、或一线串珠、或精雕细镂、或逻辑为序等等。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文章就不会杂乱无章了。以后便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了。

四、作文完善过程──去粗取精

著名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家喻户晓,流传中外,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鼓舞、教育了几代人。他说,我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感人。在写作中,魏巍从20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中,几经推敲、删减,最后选定了3个最能表现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稿子写好后,交给《解放军文艺》主编宋之的征求意

见,宋主编看后首先被感动了,当即说:“马上送《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社长邓拓看了这篇文章十分激动,破例决定将此文放在《人民日报》头版社论位置发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发表了魏巍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摘自《魏巍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1951年2月,魏巍完成了3个月的朝鲜采访,《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素材都是王营长流着眼泪向他讲述的。我想,作者历经“3个月的朝鲜采访”,收集了“20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都只能算作是“粗”,只有那“3个最能表现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才是真正的“精”,如果没有一个痛苦地“去粗取精”的过程,其作品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功的。

一代文豪鲁迅说过:“我写完文章之后,一般要检查一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可有可无的字句”不是“粗”吗?剩下的必然是“精”了。

如果魏巍先生是从整体上“去粗取精”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从局部“去粗取精”。大作家都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初学者?

五、作文评价方式──“死去活来”

这是洪宗理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主张,所谓“死去”,就是少一些作文教学的条条框框;“活来”,就是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认为“死去活来”对初中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也应该是合适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评价的建议是: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以上这些从阶段目标、材料准备、作文修改、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切实可行的建议,没有那一条是“死的框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一布置作文就提出若干条要求,让学生照着“框框”套,评价时也照着“框框”评,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更不利于学生作文良好习惯的培养。当然,“条条框框”不是不要,一般只是用于日常应用文,不要过多用于评价学生的写作。因此,凡是不利于促进学生作文的评价的“死的框框条条”都应抛弃,都应让其“死去”。下边就我自己的“活来”的评价方式略举一二:

个体尺度:学生个体写作只要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进步,都应适时给予理解、尊重、肯定、鼓励,而不应用其他学生写作水平的尺度去衡量“这一个”。如教师给少年茅盾作文评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教师评价的“这一个”只针对少年茅盾,不会影响“那一个”或“那些”。西方谚云:不当的比较是对孩子的扼杀。不当的评价同样是对孩子的扼杀。

激励赞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用积极的评价”,我认为教师在评价中应重在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独特点,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可以用旁批、等第、分数或当面称赞等方式评价,让学生一见到或听到教师的评价就产生快感,引起再创造的兴趣和热情。

探讨商榷:每次写作各有侧重点,评价不宜面面俱到,指出缺点宜用启发商量探讨口吻。评读时用学生的心理解读学生作文,用成人的心灵抚慰未成年人的心灵。如老师给少年茅盾《文不爱钱武不惜死论》一文的评语,主要就是针对

文字功夫来评的:“慷慨而谈。旁若无人。气势雄伟。笔锋锐利。正有王朗拔剑斫地之慨。”这样的评价易于让学生接受。

总之,作文教学只要教师做到“死去活来”,学生作文也一定会“死去”“活来”。

wang小编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几点心得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热门标签